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 符合标准的政府都要支持
2019-04-17 16:43:56 来源:未来网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摸底排查和清理整治工作。教育部对此也明确了时间表,其中就包括,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全面摸底排查。6月底前,对已建成未移交的配套幼儿园完成移交手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尽管这一表述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释放出了“不唯身份”、只要符合普惠标准的幼儿园都要支持发展的积极信号。但全国各地学前教育发展至今状况有别,执行政策标准不一,加上治理时间紧迫,各办园者对政策认识参差不齐,如何抉择、未来走向如何等等,都是民办园举办者在转型普惠园中的实际困惑。

“如果政府部门在治理时,只要求营利性民办园转为普惠园,而未根据各省区的实际情况,以民办园现有的生均月培养成本,合理制定普惠园收费标准,给足可持续的办学补贴及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转为普惠的民办园质量。”近日,在首届?华夏幼儿教育改进论坛上,中国教科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储朝晖指出了当下一些地方政府在民办园“转普”中的不当做法。

储朝晖指出,提高幼儿园普惠程度是未来趋势。但他同时也强调,在普惠化过程中,基于当下幼儿园总量不足的现实,还要注重公办园和普惠园的质量。

普惠是公共学前教育服务的发展趋势,但不能让民办园承担普惠责任而政府少有投入。储朝晖认为,“普惠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责任,提供更多经费 ,应该在民办园自愿的基础上进入,公民办应该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和实现普惠,而不是强制普惠。”

他强调,普惠的思路决定学前教育出路。“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幼儿园运转普遍困难,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师资不稳定现象普遍存在,保教质量参差不齐,或会降低办学质量。”

储朝晖在分析“强制普惠”时说道,一些市、区、县政府和教育部门,为了落实上级政策,达到实现普惠园80%的目标,但又拿不出足量的财政经费,会推行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 比如对普惠园盲目定价。

对于民办园而言,转型成普惠园后,尽管也能以低廉价格保证孩子基本在园生活和学习,但学费收入可能仅够维持基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投入。储朝晖发现,在成本紧张情况下,一些民办园出现不同程度的撤课现象,原先一些会依时节开设的亲子游、春耕课等活动以及外教课等特色课程都被取消了。

当然,除了降低“身价”成为普惠性质的民办非营利幼儿园,另一些民办园或许会选择跻身“剩下的20%”,成为收费昂贵的民办营利性幼儿园,以此覆盖办园所用的商业用地和税收等支出。

储朝晖还指出,政策对于民办园收费管理更加严格、规范管理措施更加到位,加上办园教师培训、校园安全等成本不断增大,公办园在当地的总量和比例增加等等因素,都使得民办园之间竞争较为激烈。

他的建议是,民办园要练好“内功”,走在探究幼儿成长内在规律的前沿;在寻找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基础上探索自己发展的独特性,从而为自己找到发展的空间和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