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不良倾向?
2019-04-17 15:28: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每个班主任都可能遇到一些显得特别“自私”的学生:他们待人冷漠,很少与同学交往,更不乐于助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自尊心过强、嫉妒心严重……他们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较少顾及他人感受,甚至无视校纪与班规,因此总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些麻烦。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如果归罪于家长溺爱或者家庭教育不当带来的“性格”问题,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可能助长其人格向不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遇到这类学生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者违反纪律,就事论事严加管教,往往也是事倍功半。

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关爱他人和集体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的不良倾向。

分派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班级是全体学生的学习家园,建设优秀班级集体人人有责。换言之,作为集体的一员,诸如环境卫生、课堂纪律的维护等,应是每名学生的分内事。所以,对于那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班主任不妨让他们在明确具体岗位职责和任务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担任一些班级管理和服务的角色,如班级卫生管理员、纪律督察员、学科课代表、班级图书管理员等,通过这些角色任务的承担,逐步增强他们的集体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班主任也可以创造条件实施岗位轮换制,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岗位,担负不同的任务责任,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担,通过班级生活的小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生动案例,培育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学会关心,便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学会关心,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班主任应在集体生活中,让那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学会关爱他人。首先可通过生动感人的影视或者文学作品、鲜活生动的新闻人物故事以及身边家庭比较困难或家庭不幸同学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思想情感。其次,班主任要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带动和引导学生去关心他人。班主任如果能处处热情关心学生的冷暖,设身处地多为学生着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照样学做。当然,让学生学会关心,在班级主要体现在关心集体、同学和老师方面。应当让学生清楚,作为班级集体的一员,应懂得谦让、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的感受,乐与合作乐于助人。比如,可以引导一些学生少吃一两次麦当劳、肯德基,或者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孩子,或帮助身边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然后对他们大力表扬甚至表彰,通过宣传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先进事迹的方式,来激励和强化他们关爱他人与集体的意识。

适度处罚,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犯了错而不认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或许与班主任处置方式不当有关。我们平时过分强调“犯了错敢于承认就是好孩子”,轻许“只要承认错误就不再追究责任”,对犯错的学生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或者当学生有意或无意地犯错时,教师就依据所谓的班规严厉批评或加以惩罚。事实上,无论“蜻蜓点水”的说服方法,还是“冰冷刺骨”的严惩方式,都难以让学生培养起为自己的过错负责的意识。在思想教育中,占主动、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学生自己。只有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以自我评价的方式来真正直面错误时,才能达到心灵的感悟和理性的认知。因此,在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进行纠偏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理直气壮地强调一个理念,即面对错误或过失,要勇于担责:一方面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如完成作业、做好值日、保持室内卫生等抓起,做到事事明确责任,一旦犯错即依规做出合理的处罚并坚决执行,不能不了了之,以此培养学生“有错必究”的意识;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顺其自然,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去对待那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犯错学生,至多给一些建议,让他们在摸索纠错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成为学生的榜样。

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缺乏诚信,在犯错或没有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时,要么一推了之,拒不承认,要么谎话连篇找借口推卸责任。教师应当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敢于担当,明白从小就要信守承诺,培养学生诚信与遵守规则的意识。言传身教则是最好的教育法宝,教师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例如,教师上课时不小心将一张用过的废纸掉在了教室地上,这时如果该教师立即蹲下身去自己捡起来,而不是下课了指挥学生打扫卫生,效果会好得多。因为学校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些校纪班规就很难对学生形成约束力。同样,班主任无论对班级学生做出什么许诺,都应言必行,行必果,与学生一起培育守诚信、知错就改的班级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