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师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
2019-04-18 09:12: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开放式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通道,拓宽幼师成长空间。

对幼儿教师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是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管理逐步规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幼有所育”,将学前教育提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从教育现状看,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仍没得到根本改变,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日前,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加强幼教师资培养”主题,12位委员在会上发言,并与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现场互动交流,为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出实招、献良策。

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65万人

底子薄、欠账多体现在幼教事业的多个方面,其中教师队伍问题尤为突出。师资缺口大、质量整体不高、培养机构师资紧缺——是与会委员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发展现状的共识。

师资不够问题凸显,不少地方仍面临“盖学校易,招老师难”的局面。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朱之文介绍,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52万人。考虑到2020年适龄幼儿新增入园需求,相应需增加专任教师13万人,累计缺口达到65万人。

“幼教专业设置门槛偏低,生源质量缺乏保障。”朱之文说,中职(含中师)招生已占每年学前教育招生的60%,但中职的培养水平难以适应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李和平用安徽省的一组数据,印证了朱之文的说法:安徽省有2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一年能培养835人,仅占全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培养总量的5%,17所本科院校和4所高职高专院校年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7130人,占38%;24所中职学校年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0653人,占57%。“幼教师资的供给主体应该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个结构比例是很不合理的。”李和平说。

此外,幼教培养质量整体不高、培养机构师资紧缺等问题也是要啃的“硬骨头”。现行教师教育体系难以满足大量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求,客观上导致了“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幼儿教师”的现象。不同城市学前教育办学定位不清、课程设置不合理、育儿知识和育儿能力薄弱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要实现目标,李和平建议扩大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招生规模,实行学前教育提前批次单独录取,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规模和范围,鼓励支持优质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与高水平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试点,从而提升幼教的培养规模和层次。

“应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开放式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通道,拓宽幼师成长空间。”朱之文建议。

把好准入关,也要设计好晋升系统

对幼儿教师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是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在一所幼儿师范学校调研时发现,该校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只有60%,“也就是说有大量学生将‘无证上岗’,而这样的学校并不在少数。”

刘焱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建议改革幼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分层级的考核模式。“将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考试分为教师助理、初级教师、主任教师三个层级,对每个层级的考核既要有学历水平又要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让中职中专的教师至少能在毕业时获得教师助理资格证。打通上升渠道,在分层资格考试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一个独特的职称评定晋升系统,鼓励和激发幼师终身学习。”刘焱说。

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建议设立先修课程制度,由通过认证的院校对参加考试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教师教育,“这样能有效减少‘会考不会教’的现象,从源头上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

除了把好幼师准入关,委员们一致认为,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也是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建立幼师定期全员培训制度。所有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朱之文说。

《意见》指出,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健全培训课程标准,分层分类培训150万名左右幼儿园园长、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地域、类型、层面的幼教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分层次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课程领导力。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根据区域特点和本地幼教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发优质丰富的学前教育课程资源。”柳茹说。

在刘林看来,课程设置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引导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突出人文教育内涵,突出幼儿教育特性,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强化育儿能力培养,使课程和认证标准更加符合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教师待遇不高应引起重视

“幼有所育”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施政目标。《意见》提出,到2020年,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时间紧,任务重。

不少委员指出,幼儿教师待遇不高应引起重视,编制难以解决,待遇偏低,发展空间受限。“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带小不如带老,保教不如保姆’。”朱之文说,这不仅直接导致优秀人才不愿学幼师、学了幼师不愿从事幼教,还导致已有师资不断流失。

民进上海市副主委胡卫委员办过30多所幼儿园,对幼师的待遇问题他感触颇深,“有时不得不在‘面包’和‘情怀’之间做出两难选择。”胡卫建议,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的经费比例,各地视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财政拨款的额度,“应在教育费附加中划出一块用于幼教事业,特别允许从中列支幼师的福利待遇。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人口稠密的乡镇要加大学前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专项补助。”

委员们普遍认为,公益普惠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政府应担负主体责任,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学前教育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吸纳多元资金投入。实施职业年金制度,消除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后顾之忧。

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公办幼儿园的编制问题也制约着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没有编制,教师队伍就不稳定。“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准,规范各地编制核拨和使用行为,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单列,逐步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脱钩,制定合理的增长比例,满足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徐彬委员建议,为补齐老少边穷岛地区幼儿师范教育和师资问题这个“短板中的短板”,可参考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特岗教师政策,结合学前教育特点出台相关计划,帮助老少边穷岛地区解决幼师“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这一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座谈会上表示,将认真调研,配合教育部研究推进。

委员们期待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能拥有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形成尊重幼儿教师的社会氛围,让幼教成为富有吸引力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