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夫妻那曲执教11年:克服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对故乡的思念等重重困难
2019-09-10 10:17:55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8月11日,星期日。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清河镇杜屯村,台风刚刚过境,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那曲市双湖县中心小学教师杜安东,提着苹果、桃子、饼干和香烛,来到自家田地里的一处墓碑前,“扑通”跪倒在地:

“娘啊,我来看您了。这一年学校很好,班里的孩子们很争气,吉宗考上了辽阳一中,白玛卓嘎去了珠海四中,来旺卓玛也被内地西藏班录取了。他们将来都会有出息的,您放心吧……下次回家,我再来看您。”

风,吹过田野。树叶摇曳着发出“沙沙”声,仿佛传来母亲的声音:“好好工作,注意身体。”

3天后,杜安东和妻子曹晓花从济宁市出发,跨越4500多公里、翻上5000米高原,前往他们共同执教的那曲市双湖县中心小学。

从2008年工作至今,杜安东和曹晓花在全国海拔最高县——那曲市双湖县扎根基层11年。他们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教书育人,播撒民族团结种子,“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基层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赞歌。

“学好汉语文,才能更加热爱这个国家”

那曲市,海拔4450米。从这里出发,一路向西北,窗外只剩下光秃秃的山丘,高低起伏的高山草甸,还有一望无垠的湖泊。整整行车一天后,在一处仿佛被风刮出的平原上,终于有了人间烟火。

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多米,每年冬季长达8个月,含氧量只有内地40%,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坐落于县城的双湖县中心小学,是附近四个乡镇里唯一一所完小,方圆100多公里的范围内的孩子大都在这里读书。

8月19日上午9时,晴空万里。双湖县中心小学操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全校438名学生迎来了新学期。

“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带的五年级(3)班汉语课平均分是82.3分。这个成绩创造了双湖县教育局有成绩统计以来的最高分数。”杜安东说。

十年耕耘,终见收获。然而,杜安东不会忘记,2009年刚到学校时,他所带班级学生的汉语平均分只有7.8分。在百分制的满分中,这意味着学生们几乎已经放弃了对汉语文的学习。

旦增扎西是杜安东从二年级开始带的学生。他有很多优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汉语文考试成绩经常不到20分,还是班上出了名的小捣蛋。

上课铃刚响不久,旦增扎西就坐不住了。他把纸巾撕下一角,捏成一个小纸团,又从兜里取出一根用过的笔芯,将纸团塞进去当“子弹”,再把纸团从笔芯里用力吹出去……一次吹得不远,再试第二次;一个人不好玩儿,再叫上两个同学比赛。被老师没收了“作案工具”,他很快又想出新的玩法。

“旦增扎西很聪明,只是心思没有花在学习上,帮他查找学习中的问题,成绩一定可以提上去。”杜安东说。

低年级的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大都只会说“是”和“不是”,而杜安东又不懂藏语,教学工作极难开展。他绞尽脑汁,一会儿用手比划,一会儿又请学习好的同学帮忙翻译。课后,杜安东又陪旦增扎西一起踢足球,让孩子释放爱玩的天性,当学生们喜欢上了老师,才会喜欢上学习。

两年后,旦增扎西的成绩有了进步,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及格线附近。杜安东仔细分析了旦增扎西试卷上的错题,发现“作业本”写成了“作业木”、“青稞”写成了“青棵”……离正确答案,总是差一点点。

杜安东把旦增扎西叫到身边,一笔一划教他重新写过,又鼓励全班同学“无论现在考了多少分,只要学习有进步,老师就有奖励”。

学校的孩子们大都吃不到水果,也很爱吃零食。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杜安东和曹晓花商量,每月从工资里拿出部分钱,买孩子们爱吃的。

“有时作业写得工整,就会奖励一个苹果;有时上课积极发言,就会奖励一颗糖……”旦增扎西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奖励,让他更加喜欢上了杜安东的课;下课后,还经常追着杜安东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