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何芸翔
▲乡村学生和她的作品
“农村学生很富有想像力,不比城里孩子差;学生纪律非常好,没有出现抄袭、讲话等情况,这儿的学生很淳朴……”这些是南川区隆化五小美术老师何芸翔的日记片断,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被他定格在自己的QQ空间。
隆化五小是南川城里的一所小学。他所说的这些学生不是何芸翔在该校的学生,而是就读于几十公里外的德隆小学。
为何城区学校教师到了农村小学?他与孩子们产生了怎样的交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交集?7月29日,重庆晚报记者赴南川区采访时发现,这一切缘于当地多个部门联合实施一项重大行动——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当地老师通俗地把这种做法称为“走教”。
德隆小学是南川区一所偏远乡镇农村小学,每到寒冬时季,水一倒出去就能结冰。何芸翔说,他到德隆小学报到时,正值冬天最冷的时候,当时从南川城区出发,骑了2.5个小时的摩托车才到达学校。“我到学校就收到了见面礼——路面太滑,狠狠地摔了一跤。”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不后悔。”何芸翔说,他到了德隆小学以后,发现那么多老师都在默默地奉献,发现那么多孩子都在期盼老师传授知识,心里面感到非常坦然。
何芸翔的感慨,体现在了他的走教日记里。
他触亮手机屏幕,打开自己的QQ空间。指着每一幅照片,就能说出自己与德隆小学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每幅照片下面都配着他的走教日记:
“5月在教室给学生测试美术,学生的纪律非常好,没有出现抄袭、讲话等情况,这儿的学生很淳朴。”
“学生作品,和我教的不一样,涂的色彩很丰富,画得更加漂亮,证明了学生的创造性是丰富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
“这是一个调皮的男陔,尽管知道有教师听课,但还是把自己的女同桌丑化了,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童年,也是对女同桌调皮的。”
“听了送教下乡的三节课,感觉送教下乡是一个很务实的工作。在教师的讨论中,有一线教师提出在上课中真正遇到的问题,也有在高层面上对大方向把握的专家发言。”
“农村的孩子也有画画好的,只是少了一些教育和培训,这样的孩子可惜了。”
……
何芸翔虽然是南川城区隆化五小的教师,但今年43岁的他又再次踏上了新的走教历程——到马嘴实验学校支教,仍然肩负着教授农村孩子的担子。
在南川区,除了像何芸翔这样从城市到乡下的教师,还有从乡下到城市的教师。
郭红梅就是其中之一。她原在地处渝黔交界处的庆元镇小学任教,现在到位于南川城区的隆化一小。
郭红梅在隆化一小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已经成为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只要几天没在学校出现,孩子们见了我就会欢呼地拥抱。”
像何芸翔、郭红梅这样的教师,在南川区教师队伍中还不少。南川区教委介绍,截至目前,通过走教、支教、轮岗交流等方式调度教师就已超过400人,其中城市到农村交流的教师近100人。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