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业界,思维导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该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的托尼布赞,近些年思维导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被成功运用后所显现出来的“威力”,使得这一理论体系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由于存在认知方面的误区,将思维导图与传统记忆方法混为一谈的大有人在。
那么,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风靡全球的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能力的体系,它与为数众多的记忆方法有什么区别呢?在思维导图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丽子老师向记者解答了这一疑问。丽子老师是国内仅有的几位ThinkBuzan思维导图注册讲师之一,她常年致力于记忆以及学习方法的研究,对两者的区别了解的极为透彻。
丽子老师告诉记者,记忆是把书本上或是生活中的一些知识或事情“刻”在大脑中,是一个复制拷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用到思考、理解等手段,但是这些因素占得比重不大,在很多时候我们即使对所需要记住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但是却照样可以进行深刻记忆,因此记忆所展示的是一种单方面的技能。另外,由于每个人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种记忆方法在不同人群身上所显现出来的收效都不尽相同。
“而思维导图的作用则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讲究的是通过整体的布局达到学习、记忆的目的。”丽子老师这样说道,“科学研究证实,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思维导图将左右大脑的功能充分运用起来。”丽子老师还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她说记忆就如同是西医,快速直接,而思维导图就好像是中医,它追求的是对全身诊断后进行系统的调理,因此思维导图治标又治本,对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丽子老师在思维导图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被进行了成功运用,以这种理论为基础创造的全脑高效学习法备受诸多人士好评。目前,丽子老师还在对思维导图进行持续的研究,她希望让更多的人群能够成为这一理论体系的受益者。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