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再哭的话,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
“你要是不听话,大灰狼就要来吃你了!”
“你是妈妈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编些谎言来哄骗孩子,久而久之,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就说了谎……
可在孩子眼中,父母的话就如同圣旨一般,令他们深信不疑;而在父母眼里,觉得这些不过是“善意的谎言”罢了,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
难道善意的谎言就不是谎言了吗?要知道,父母失信于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甚至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危机:爸爸妈妈都可以说话不算数,那这个世界上还能相信谁呢?
2
儿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因为分数达到了妈妈给他定的标准,按照约定妈妈需要实现他一个小愿望。
吃完晚饭,儿子用充满期待的小眼神问:“妈妈,你不是说过,我这次考得好了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吗?那我想要一块电话手表,班上好多同学都买了。”
其实儿子早在学期刚开始,已经央求妈妈给他买电话手表,只是妈妈一直拖着,这次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也觉得不好再拖。
当晚,我在选购时,看到了好多儿童电话手表,看起来跟电话手表没什么差别,但价格上却要便宜很多。本着货比三家的心理,我就毫不犹豫的点了进去。想着孩子这么小,懂什么牌子不牌子啊,最后买了一款山寨版的,还送了好多东西。
收到手表刚戴上,儿子就迫不及待的要打电话给我。心想着正好试试能不能用,我就赶紧给儿子的手表插上电话卡,然后打了过去。
手表的反应倒是挺快的,但通话音质 并不是很清晰,心想着反正也能听清,又这么便宜,就凑合着用吧。而且儿子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还玩的很开心呢。
可有一次,我带儿子逛商场,因为人太多,我忙着买东西,不知不觉间和儿子走散了。本想着通过电话手表的定位功能找到孩子的,可没想到,我按照它的定位提示去找,结果在商场里转了好几个圈,愣是没找到儿子,最后,还是商场的广播人员,通知我到前台去领儿子的。
我发现这款电话手表不仅通话质量不好,而且定位偏差也十分严重啊,这要是孩子真有个什么意外,根本指望不上它啊。虽然心里知道这个电话手表有这么多毛病,可还是存着侥幸心理安慰自己道:本来就没花多少钱,就当个手机用呗。
突然有一天,儿子哭着从学校回来,见到我就哭着喊:“妈妈你这个骗子!”我不解的问到:“怎么了?”儿子继续喊道:“今天我和同学的小天才要加为好朋友,可怎么加都加不上,儿子哭的越来越厉害,还用力扯下手腕上的电话手表,扔在了地上。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安慰儿子道:“对不起宝贝,妈妈不是故意要骗你的,妈妈向你保证,今后不会再这样了。你原谅妈妈好不好?”
儿子依然气冲冲地说道:“你是个大骗子,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我也不要去上学了,同学们都笑话我。”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儿子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整天闷闷不乐的,连学校也不愿意去了,也很少出去和小伙伴们玩耍。
事后我换位想了一下,如果老公给我买了一个假LV包包,却骗我是真的,我开心的背着它和姐妹们去逛街,被姐妹当场识破,而我还红着脸和她们据理力争。这种时候的心情,和儿子被同学取笑买个假小天才手表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
正是这次经历,让我深切的体会到父母的欺骗简直就是教育上的缺失。
3
不应该以次充好,欺骗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其实是通过父母的眼睛来看世界的。也就是说,你告诉孩子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那孩子就会按照你教他的观念去认知这个世界。这时,如果你欺骗了他,你就人为的扭曲了他的是非辨别观。
4
你骗了孩子,孩子将来也会骗你
父母很容易对孩子有一种轻视,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骗了他也不知道。那你可真是太无知了。孩子只是经历的少,但辨识力还是有的。如果总是对孩子撒谎,那孩子就会有样学样,以后他也会骗父母、骗别人,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孩子一辈子活在谎言之中,多痛苦啊。
5
给孩子的承诺要及时兑现
在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摆脱孩子而胡乱允诺,到时候却不兑现,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一种误导:承诺可以随便说出口,而不用认真兑现。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我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兑现。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确实没有办法兑现的,也应该及时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且真心地表示歉意,和孩子商量应该用其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弥补。
很多父母喜欢撒一些玩笑式的谎言来哄骗孩子,其实不过是懒得向孩子继续解释罢了,这明明是在教育上的偷懒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书。若想收获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那就从你不再欺骗孩子做起吧!
上一篇:中小学生减负不是“小目标”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