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人员对现场公布的学生名单盖章确认。
派位前对学生序号进行混编。
5月26日,备受关注的青岛实验初中和37中“小升初”电脑派位工作举行,其中实验初中从3554名报名者中选出552人,37中从1364名报名者中选出460人,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弱于中高考(微博)。在电脑派位过程中,一名学生名字后面多出英文字母“D”,引起现场部分家长代表的议论,怀疑是照顾生,其实这名学生是因为名字中有生僻字,无法通过电脑正常编程派位,因此用简单的字代替,名字后面的“D”是“代替”的意思。
场内: 4918名学生争抢千余个名额
近些年,市教育局直属初中面向市内四区招生的两所学校——青岛实验初中和37中,报名情况只能用“火爆”来形容。今年两所热点初中吸引了市内四区4918名小学生报名,但录取名额只有 1012人。按照市教育局规定,实验初中和37中要通过电脑派位来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 ,25日下午,市教育局纪委、基础教育处的领导以及计算机专家来实验初中,对派位录取程序进行了严格的审定,模拟运行后 ,封存了主机,充分保证第二天电脑派位的公正公平。
派位前学生名单进行三次混编
26日上午,实验初中开始电脑派位,市教育局、市政府纠风办等相关负责人以及两位市政风行风社会监督员到场,实验初中还随机邀请了80位家长代表来到派位现场,共同见证电脑派位全过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正式电脑派位前,会场大屏幕上显示出青岛市教育局小学升初中电脑派位信息管理系统,上面是完整的今年报名学生名单,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是前后紧挨着,每位学生的电脑库内存序号、注册学籍号、姓名和原毕业小学等信息全部显示出来。“这3554名学生序号根据学生学号排序产生,学生报名时间先后与派位录取顺序及结果没有关系。”实验初中副校长王永祥说。
为了保证电脑派位的不可知、不可控,实验初中对报名学生的信息进行了三次混编。最后一次混编的结果作为正式派位的顺序,在现场各界代表的监督下,从3554名报名学生中随机选出了552人,市政府纠风办领导和监督员公证了派位结果,市教育局纪委、基教处的领导在名单上验证盖章。
因学生名字太生僻引起误会
“这个学生怎么名字后面还加个英文字母‘D’,是不是学校要特别照顾,专门标注出来的?”一位家长代表李女士现场发出这种疑问后,立刻引来一阵议论。原来,第283名被派上的山东路小学学生名字显示为“侯珺伟D”,因名字后面多了个“D”,在录取名单中很显眼。
电脑派位是不是藏有猫腻?李女士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家长的疑惑。对此,实验初中副校长王永祥解释:“这名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名字最后一个字太生僻,无法用电脑正常输入进行编程派位,字母‘D’是‘代替’的意思。”
当天14时,记者联系上了“侯珺伟D”的妈妈王静,虽然录取名单是在上午11时网上公布的,但王静并不知道儿子被录取消息。王静告诉记者,儿子名字最后一个子是“韡 ”(wěi),非常生僻,而自己家庭是工薪阶层,不可能为了孩子升学“走关系”。王静儿子的班主任吕老师告诉记者,今年她班上总共有7名学生参加实验初中派位,只有侯珺韡一人被选上。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