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市公布2013年高教工作要点,内容包括加大选修课程比重,拓宽学生知识背景等15方面。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要点指出重点开展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新的测评机制。
本报讯(记者安苏)昨日,本市公布2013年高教工作要点。其中提出,本市今年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大选修课程比重,拓宽学生知识背景,促进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要求。重点开展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新的测评机制。
昨日公布的2013年本市高教工作要点共15条,涉及高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共计15个方面。其中,在加强高校专业建设方面,要点提出,继续加强专业群建设,积极推动具有集群优势和共享机制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完善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同时,要点提出本市今年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大选修课程比重,拓宽学生知识背景,促进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要求。重点开展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新的测评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今年还将继续完善北京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多元化评估体系,积极建设北京高等教育教学状态数据库。研究制定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审核式评估工作方案。推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发展,加强教学共同体、高校结对共建、高校自主性联盟建设,完善首都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
同时,今年本市还将继续加强北京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平台建设,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继续建设精品教材,加大对选用率高、适用范围广的高端教材的支持力度。完善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推动图书文献等教学资源的共享。
现状调查
“大学英语”改革高校已开始尝试
本报讯(记者雷嘉)对所有大学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都是一门必修课。在十几年前,“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们考过四、六级。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经顺应形势,对这门课进行了一些调整,以满足大学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需求。
比如在北京工业大学,“大学英语”分“中教”和“外教”两部分中教老师侧重教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期末考试就是笔试;外教则主要负责听说能力,期末考试时学生要与外教老师一对一地对话。“我们都更喜欢外教课,比较灵活,学到的东西将来也更有用吧。”该校的一位大二女生告诉记者,“大学英语”的考试难度比英语六级要简单一些。
在部属高校,英语课的授课、考试形式通常更灵活一些。记者了解到,清华、北大、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为本科生开设的英语课多达十几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其中任选,只要保证大学四年修满英语课规定的学分即可。
尹维(化名)是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系的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他的同学们大一、大二时多数选择上“英语精读”和“英语口语”两门课,都是60人左右的大课。前者的期末考试形式是笔试,后者则用与老师对话、讨论的形式。而且,这两门课按照难度划分了6个等级,学生不仅可以任选,还可以“跳级”。“我们学校对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这两门课可以分别满足我们学习词汇语法和锻炼听力口语两方面能力。”尹维告诉记者。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