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招生回归本质 综合评价成人才选拔主流趋势
2019-04-12 17:12: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研读各试点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可以发现自主招生政策明显趋严,与去年相比,各高校自主招生规模明显下降,报名门槛再提高、分值优惠有所降低、增加体质测试是其共同点。

为何普遍做“减法”

自主招生试点自2003年实施以来,就肩负着“打破一考定终身”,探索“不拘一格选人才”路径的重任。此举给了高校灵活选材的自主权,也为很多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了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

但近年来,自主招生在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发现在个别申请考生中出现了专利论文买卖、材料造假等问题。“量身定制”的专利、“专业代笔”的论文等迅速成为灰色领域中的昂贵商品,一方面打造出一群光鲜亮丽的“天之骄子”,另一方面破坏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性。

“自主招生初审时遇到的大量竞赛获奖、论文,面临很难查证真伪或是否原创以及是否存在抄袭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目前,竞赛证书各种各样,主办单位众多,发表的文章五花八门,各类型各层次的刊物、报纸比比皆是,很多无从查证。

为维护自主招生秩序,增强选材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教育部出台了被称为“自主招生史上最严格的规定”,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的“十严格”要求,并指导高校从资格条件、招生规模、优惠分值三方面做减法,同时增设体育测试,强化综合素质考核,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从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简章来看,报考门槛普遍提高,以公信力高、权威性强的学科竞赛为主。80%以上高校规定了“硬核”条件,将中国科协举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以上作为报考条件,突出招收学科特长生的定位。同时,为保证考生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有高校均明确不将论文、专利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的依据。

在自主招生规模上,高校普遍进行了大幅压缩。如武汉理工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都将自主招生计划压缩至2018年的1/3以下。高校还进一步规范了自主招生专业,突出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减少了文史类专业招生,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提高了文史类专业招生要求。

在录取优惠上,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要求,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给予自主招生考生的优惠分值,一般不超过20分。此外,高校还强化信息公开,要求自主招生提交的所有报名申请材料必须经中学审核和校长签字,并在中学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同时,初审通过考生所提交的材料将在高校招生网站上详尽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与往年相比,自主招生高校均在校考环节增设了体育测试,旨在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加强体质锻炼。作为一项新的探索尝试,高校一般都设置中学普遍开设的体育项目,如跑步、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等。高校将测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如复旦大学等50多所高校把体育测试合格作为获取自主招生资格的门槛;其余高校明确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体育测试成绩优异者,引导更多学生投身体育运动中,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近日,教育部又对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继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3个专项计划,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据了解,专项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部分边疆贫困地区学生实现了考取重点大学“零”的突破。第三方测评表明,对专项计划的满意度高校为80%、学生为90%、地方为100%。

让自主招生回归本质

每一次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

就高考而言,其40多年来有两个重大转变:第一个是从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到通过统一高考上大学;第二个是从一次性考试评价到全面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价转变,积极引导素质教育。

第一个转变早已完成,也是高考制度的巨大成果,而第二个转变正在进行中。这一转变的实质性推动,是从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开始的。在基本学业成绩之外,同时考查学生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发展潜质和其他专长与天赋等无法通过笔试反映的素养,这是选拔理念的创新。

自主招生启动15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人才选拔的实践中得以体现,也正向引领了基础教育和社会价值取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该校自2006年起开始试验通过面试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突破性进展,被社会誉为“破冰之举”。10多年来,一大批综合素质优秀且适合复旦培养的学生来到学校,带动了学生整体层次的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随之显著提高。

来自复旦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主选拔录取学生进校后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同时,还有大量回顾性对比研究证明,不仅在课程学习方面,还在获得奖学金的人次、参与本科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出国出境交流深造比例以及就业创业等多方面,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都展现出了他们的优秀特质。

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这些数据一方面证明了学校通过这样的人才选拔方法,确实招收到了一批最适合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也坚定了坚持招生改革探索、推进选材方法创新的信心。

北京师范大学的天文学是该校传统优势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专业,但限于多种因素,在统招录取时,考生报考意愿较弱,每年录取的学生多数是调剂录取,并且学生入学后多数申请转入其他专业,若未成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该校以专业兴趣为出发点,将天文学专业试点按自主招生选拔学生。

“通过这几年的招生实践,我们发现的确招到了一些真正的天文爱好者,这些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成绩好,在校内的天文社团活动和校外天文科普中都非常活跃,毕业后多选择出国深造或在国内顶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自主招生实践,不仅为教育学专业探索创新人才选拔模式提供了平台,也解决了天文学等专业在统招录取时遇到的问题,创新了自主招生理念。

然而,近年来随着自主招生制度逐渐走向成熟,这一录取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所关注,自主招生仿佛开上了高速路的超级跑车,但与之相伴,问题也渐次凸显。

在不少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今年,如此大幅度地提高门槛、降低优惠、缩减名额,只是为了让目前“过热”的自主招生回归其本质,这也契合很多人对招录公平的预期,招生规模、优惠幅度等“缩水”,是为了避免自主招生“注水”。只有当考生报考和高校录取都回归理性时,自主招生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综合评价成人才选拔主流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自主招生政策严格并不意味着人才选拔的渠道变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认为,随着招生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新高考改革来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已经成为人才选拔的主流趋势。

“这次高考改革是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全面育人、综合发展,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科学育才、公平选材。但是,这个理念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看来,高校应该在如何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上下功夫,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充分参考学生的综合表现和个性特点来综合评价和选拔学生,高中也应该为大学选拔学生提供客观的基础大数据支持,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选材之路。

实际上,上海、浙江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省份,已探索开展了综合评价录取试点。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新的高考改革中引入了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不过,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落地为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上海市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高考改革试点安排,将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个方面的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围。目前,历时3年形成的每位学生一份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已经率先在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招录环节参考使用。

根据参加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学生的调研数据,有近70%的学生表示面试时考官结合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报告进行提问,这表明高校在面试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了参考,做到了“既见分又见人”。

上海市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在具体操作上,以最有社会公信力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校测的唯一依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严格依据高考总分排序,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按高校招生计划的1.5倍向各试点高校提供院校专业组校测面试名单,极大降低了关键环节的实施风险。高考成绩在合成总分中占最大权重,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基础,最大限度获得了考生和家长对试点工作的认同与信任。以“双盲”抽签配对作为校测面试的基本模式,全程引入监督监察机制,使人为违规干预选拔结果几无可能。

两地实施高考改革两年多来,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未接到一例举报或投诉。据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将结合高考改革的实施,深入开展调研论证,深化自主招生改革,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