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李霞带两岁娃娃班写下十万多字育儿观察日记
27年了,宋庆龄先生“要把最宝贵的给予儿童”这句话一直陪伴着李霞,从保育员到带班老师,最近18年里她一直专注带两岁娃娃班。刚刚获评第十二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的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教师李霞说,她理解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满满的“爱”。
■ 李霞和孩子们在一起 资料照片
反思
育儿不能凭老经验
每天和牙牙学语、蹒跚走路,冷不丁还会弄出一些搞笑言语举止的两岁小囡打交道,李霞说很开心,当然也有遇到烦恼的时候。“要说幼儿园老师带娃的经验,肯定是在长期摸索甚至历经‘失败’后累积起来的。比如,曾经有个叫苗苗的小朋友,进园大半年了,仍是每天一百个不愿意到园里和小朋友玩。我想了各种办法哄他,让其他孩子跟他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但苗苗就是不开心。我几乎黔驴技穷了,才想到去试着和家长沟通,了解下来才知道,原来苗苗在入园初期遇到了两大境遇转变,一是从他出生起就陪伴他的阿姨离开了他家,二是妈妈又怀孕了,进幼儿园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要被抛弃的感觉,所以他会强烈抗拒。”李霞说,这件事让她反思了许久,如果自己早点去和家长谈一谈,而不是凭着老经验去猜测孩子的问题,或许苗苗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就会大大缩短。
“我积累了十万多字的观察记录,这些案例都是我和孩子们的故事,里面记录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幸福足迹。”李霞说,孩子某一天来园时的情绪高昂,孩子之间偶然的一次对话,都会引发她的思考。除了细心观察孩子在园的各种行为,她还关注孩子的家庭状态。在李霞的眼中,父母离异、亲人逝去、新成员诞生,甚至父母的一次出差、一次争吵等,都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产生不小的影响。一旦发现孩子因为家庭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她都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安抚孩子。
定位
做最了解孩子的人
翻阅李霞的工作案例,里面没有花哨的演绎,有的都是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对问题假设的谨慎验证、对孩子行为的深入分析,还有就是对自己工作方法的严肃反思。
“我的专业转折点来自于一名英国男孩。”这个叫汤姆的男生,用李霞的话来说,会让她记住一辈子。“这个小家伙特别与众不同,几乎不与人交流,起初我也是用了各种鼓励的办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于是,我跟踪观察他的日常行为,花了足足9个多月的时间记录他的行为变化。一开始我怀疑他是自闭症儿童,后来又否定了这一判断。9个多月里,一方面我定期和汤姆的父母交换信息,家长也带孩子去了专业的诊疗机构,另一方面我将积累了上万字的汤姆在园时的表现记录提交给了医生。最终,医生在仔细研读了我的个案记录后,运用先进的诊疗手段,确诊汤姆患的是儿童语言障碍症。医生说,正是我的这些翔实的观察记录,为孩子争取到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李霞说,汤姆病因的准确论断和康复,让她真切感受到做好每天的观察和记录,对一名幼教工作者的重要性,一位好老师就是要成为最了解孩子的人。
“正是有了汤姆的成功案例,自此,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成为我每天上班和回家后都要花心思琢磨的问题:娜娜为什么不喜欢妹妹?冬冬为什么不肯吃午饭?艾米为什么那么受到小伙伴的青睐?……我每天都会记录下许多自己无法解答或者感兴趣的教育问题。”她说。
理念
情感比知识更重要
渐渐地,李霞在观察中摸索出了孩子们的性格。“开学初一段时间,新来的小宝宝或多或少都会哭,但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哭闹其实各有千秋。有大声哭叫的,有默默抽泣的,有持之以恒非哭出个死去活来样子的,有哭一阵乐一阵又继续哭的,有拽着我或投入我怀里哭的,还有一个人躲到角落里不愿任何人靠近独自哭泣的。我渐渐地看明白了,这些不同的哭泣方式,恰是每个孩子不同个性的信号灯,通过对哭泣的观察,也能揣摩出孩子大致的脾气和情感特征。”
“看到孩子们打架,不要急着干预,我常常先在旁边默默关注,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化解矛盾。我也很少问孩子为什么哭、为什么不开心,我认为这有些多余。我更喜欢问孩子今天玩得开心吗、又和谁成为好朋友了。”李霞说,这算是一种幼儿教育的“忽略法”吧,即忽略孩子的消极情绪,只在积极的方面给予他们刺激和引导。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关注幼儿的早期教育,但往往由于父母的过度关注和过分宠爱,使得当下的一些孩子缺乏自我意识,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吃饭时勺子掉在地上,有些孩子便不知所措地嚎啕大哭,‘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这个本能反应却失去了。”李霞说,这使她更坚定地认识到,比起知识教育,正能量情感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来源:新民晚报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