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高校加测体育 旨在引发中小学重视体育
2019-04-13 10:36:11 来源:新浪教育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全国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要求在校考中增设了体育科目测试。要求自主招生高校加测体育,就是希望这些高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大家长和考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等重要,从而引发中小学重视体育的正向连锁反应。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多次重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尽管如此,根据每年的质量监测结果来看,“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的问题仍然存在,肥胖、近视、耐力差等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一直牵动着社会的目光。我们每天看到公园里积极健身的大都是老年人和中年人,而少年则是宅在家里、教室里、手机里,被国人揶揄为“老年奋起、中年觉醒、少年沉睡”。殊不知,青少年体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青少年时期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高校加测体育,并多次提出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不少实施中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也明确提出要将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的参考范围,尤其在高校招生录取时,要把学生的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这些改革措施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学生体能素质弱这个“老大难”问题,让学校和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这也意味着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力和分数作为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了这一正向“指挥棒”,相信会引导学校和社会真正重视起青少年的体育锻炼。

好的体质不是一次考试就能考出来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中高考对体育成绩的考核和纳入,对学校和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为一个测试取得好成绩而临阵磨枪,而是为了有力地推动体育教学和让孩子们更多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一定体育技能,养成一定良好健身习惯。

学校要全方位育人,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好体育课程,尤其是在有氧耐力,如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等内容或者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做好课程安排。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费费力、出出汗,让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早锻炼活动,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课间尽情地跑起来、跳起来、玩起来。

各级各类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兴趣组织,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项目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使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学校体育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办法,丰富体育课程资源,让孩子们爱上体育,并贯穿于他们一生的成长。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习的黄金期,更是体质养成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要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学习、生活时间,引领孩子主动养成按时锻炼和见缝插针锻炼的习惯。家长自己也要带领他们一起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努力做到持之以恒,成为孩子体育锻炼的好教练、好陪练、好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