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在浙大因求是相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从小到大都在浙大生活、学习,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样的经历就发生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求是化学班2014级本科生史久昀身上。
而他的故事不仅局限于此,他和很多人一样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也和很多人一样,用勤勉求是创造精彩人生。从一名放养模式教育下的高中生,他一路逆袭成为本科专业年级第一,他从小热爱化学,立志要为世界作出一点改变,并付诸于行动,最终拿到包括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学府在内的全奖博士offer。他说高度自律的生活非常有趣。
本文图均为 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图一家三口浙大人,父母因求是校训走到一起
史久昀的父亲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母亲经营着一家环保公司,两人均毕业于浙江大学。
说起这段校服到婚纱的爱情,牵线的居然是求是校训。
那时,史久昀的父亲是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1991级博士生,母亲则是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1989级本科生。因毕业论文在同一个课题组进行,在共同的科研过程中,史久昀母亲发现其父踏实肯干,经常工作到深夜,身上充分彰显了浙大求是精神。在共同的理想追求下,两人最终走向婚姻殿堂。1994年,史久昀父亲毕业,因浙大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创新环境选择留校,并一直工作至今。
这让史久昀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拥有浙大人的身份,“我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都在浙江大学附属的学校学习,大学顺理成章地也选择了浙江大学”。史久昀学习在浙大,生活在浙大,也成长在浙大。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四食堂的面条是史久昀每日的早餐,学校附近的老和山和灵峰探梅被他逛了无数次,校园里的每条路他都走过,运动场、游泳池里经常有他的身影。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昂首阔步,一路走来,他时时刻刻被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熏陶着。
不仅如此,在史久昀的成长路上,浙江大学校训一直被父亲奉为圭臬。像很多浙大人一样,父亲专注科研与教学,经常晚上十点后才到家,但是儿子的每个人生重要时间节点他都不会缺席。在史久昀的记忆里,每当遇到类似中考或者高中成人礼的关键时刻,父亲都会给他写下一些话。实干兴邦、有担当、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事等反映求是校训的字句经常出现在这些话中。他们时常一起走在浙大校园里,那些家常话里也都是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我父亲经常说一定要学会创新,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远大的理想应该是对这个世界有所改变。只做局外的呐喊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躬身入局,才能理解事物背后的逻辑,才能求是担当”。
但是在史久昀的未来规划上,两位家长却采用了“放养模式”,鼓励他自己探究与创新。史久昀曾迷茫于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去咨询父母时,父母常说未来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都可,鼓励他自己体验探索。
热爱化学 ,逆袭成为专业第一
尽管史久昀的父母没有为他规定专业方向,但他还是和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史久昀还是小学生时,父亲就曾带他做过一次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两种物质混合后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效果,这一下子激发了史久昀的好奇心。父亲实验室里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也是少年史久昀经常关注的物品。
渐渐地,史久昀萌发了跟父亲一样学习化学工程的心愿。
当他和父亲交流这一想法时,父亲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他四年本科奠定坚实的理科基础知识,会在未来对事物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史久昀开始明晰自己的目标,朝着化学这一科目靠近。
高考结束后,史久昀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浙江大学,并收到了竺可桢学院求是化学班的选拔邀请信。要知道,在当时,求是化学班一共有20个名额,除去化学竞赛保送生,只剩7个名额,竞争相当激烈。对于面试老师提出“化学与化工有何异同”的问题,得益于从小受到的熏陶,史久昀的回答展现出其宽广的知识面,最终顺利成为求是化学班一员。
大一的学习对他来说并不轻松。相比于受过化学竞赛训练的同学,他的化学水平落后了一大截。竺可桢学院的小班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老师们经常会对照刚刚发表过的文献当堂讲解剖析。从周一到周五,史久昀基本满课,且门门都是高强度训练。
该如何面对差距与压力?史久昀记得父亲对他的教导,用高度自律的生活和求是精神去应对。一天学习下来,他看手机的时间基本固定在早上醒来、中午吃饭、晚上回寝室三个时段。结束课堂学习,他准时来到图书馆,学到晚上十点。为保持良好体质,他会在离开图书馆后,来到操场锻炼半小时。大一一学期下来,他待在寝室的时间屈指可数。
一段时间下来,史久昀从大一开始一直保持全系第一的优异成绩,并相继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一等奖学金、竺可桢学院赴世界名校科研实习奖学金,他说进入高度自律的生活十分有趣。
几番曲折拿到芝加哥大学全奖博士offer
出类拔萃的表现,让史久昀获得了多次出国交流的机会,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他基本上都在国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短暂交流后,史久昀获得竺可桢学院世界名校科研实习奖学金,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题为“Temperature-triggered devices for long-term drug delivery”的毕业设计。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这一次对他来说是一次从0到1的巨大挑战。史久昀跟随的导师Robert Langer,他年仅43岁就当选美国三院院士,至今无人超越,发表的文章引用数超过272000次、H因子高达261,是历史上引用最多的工程师,是世界上生物技术领域最重要的25位科学家之一。这位学术大牛主持的实验室涉及多种学科研究,包括化学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等,拥有一批各个学科背景的博士后。这是身为本科生的史久昀从未有过的经历,他曾一度发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的疑问。当然,他没有退缩,调整状态,把自己定位为学习者,抓住一切机会和实验室的博士后交流学习,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他的这份毕业设计拿到了浙江大学化学系最高分,也正是这次对他来说是卧薪尝胆的毕业设计之旅,让他在大四出国留学的遗憾与错失中,得到了诸多机会。
史久昀与导师Robert Langer的合影对于出国留学这件事,史久昀虽然收获了芝加哥大学等5所世界名校全奖博士的offer,但对他来说仍旧是一次教训。由于大三下才开始出国做毕业设计,加之成果产出需要一个过程,史久昀错过了很多机会。2017年11月,当时的他还在忙于毕业设计,刚联系上的哈佛大学教授对他表现出来的资质青睐有加,史久昀想认真准备一番再与其沟通,未曾想到半个月后再与这名教授联系时,名额已满。相似的原因,史久昀错过了很多世界排名前列的名校。
当他焦虑时,包括芝加哥大学在内的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事后,史久昀才知道,带领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做毕业设计的Robert Langer教授为他写了一份赞赏有加的推荐信,极力推荐他。
“类似的经历在我身上已经重复很多遍,我最想跟大家说的是,当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时,当遇到挫折时,没有必要自我怀疑,努力去践行才是应该做的事”,史久昀谈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一直强调如果真正明白求是创新的意义,并付诸于实践,很多困难与迷茫都会被消释。
此时,这位土生土长的浙大人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立志要成为一名化学家,并为这个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