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英国伯明翰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有媒体称,10月15日,该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伯明翰大学在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上领先一步》。这条消息成了最近的热点内容。
如果属实,对正在中国读书的孩子来讲,当然是一件好事儿。作为一个长年在英国生活的中国人,我也有过在英、美陪孩子读书长达近9年的历史。正在英国读高中的女儿今年17岁,9岁时先跟我们一起到美国读书,之后又转至英国。明年秋天,她就要进入英国的大学学习。我的小儿子今年刚满5岁,正在英国小学里读一年级。
作为一个经历过中国高考并时时观察美国和英国中小学教育的家长,在为英国大学接受中国高考成绩高兴的同时,也还会为那些有可能来英学习的孩子捏一把汗。
因为就两个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而言,大不相同。
1、首先是教育理念的不同。中国学校评判孩子的标准是“成绩好和听话”,英美教育则在培养孩子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两年前,在小儿子即将满3岁时,我们接到家附近学校的一封来信,告知我们:孩子会在这所学校里入学,同时要家长做一些准备。这封信里,第一条便明确地写出了教育孩子的重要任务:培养“批判性的思维”。对英国学校而言,质疑一切的能力,当从幼儿园开始。相比我们从小长大的环境,重视学习技能要高于一切。孩子是否顺从听话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9岁之前,我女儿曾在上海读过三年小学和三年幼儿园。读小学二年级时,全校已经开始对学生成绩进行全年级排名。英美两国的学生是不允许在班上或学校排名次的。每个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设定学习目标,自己跟自己比。如果她觉得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老师设定的目标,自己觉得不理想,她还可以申请再考。而再次申请考试,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在不同环境下,中外教育导致孩子们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不一样。2010年,女儿刚去美国小学里读书几个月,有一天气冲冲地回来跟我们讲:学校里午餐时间给得太短,导致她吃饭时间不够。她要采取的措施是准备向校长投诉老师,让老师们改正。我和爱人乐了,问她:“那你在中国读书时敢不敢向校长投诉?” 她立即回答:“那我不敢!老师和校长是一伙的!”
中国学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技能。英国学校看中的,是学生的批判能力和价值观。
2、其次,中英两国中小学学生所学的课程也大不一样。中国孩子习惯于学习知识和技能,而英国孩子则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女儿进入初中时,她所面临的是5年学习。英国的学生在11周岁进入中学,之后便要学习很多课程,如德语、法语、食物、IT(信息与科技)等。中学的前两年,女儿需要把学校设置的课程通学一遍。在这之后,她才能按照学校的规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一些课程。就她而言,中间抛掉了一些课程。
在初中的后两年中,她接着学习英语、宗教、德语、历史、音乐、艺术、地理等科目。中考之后,女儿将进入两年制的英国高中学习,这意味着,在高中的考试科目中,她可以淘汰掉自己不喜欢的,然后选择至少三门自己喜欢的课程,集中学习,为将来进入大学做准备。
3、再次,中英两国高中教育的任务也不一样。英国的高中(Sixth Form),只有两年,多少有些像大学的预科学习。对孩子们而言,在进入高中学习之前,需要确定自己人生中要学习的方向。整个高中只有三至四门课程,都是给未来读大学做准备的。大学里所需要的写论文能力,也都是在这个阶段慢慢培养出来的。
女儿在过去一年多的高中学习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中国高中所不具备的:参加择业咨询和大学开放日。每个孩子进大学之前,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工作,都需要有一个详细的理解。
我曾陪同女儿一起,到指定地方参加她附近学校里的“择业咨询”活动。这有点儿像国内的摆摊儿,英国政府的各个部门、一部分大学,在摊位面前,接受前来问询:当律师需要什么程序?要参加英国皇家海军需要什么手续?如何当警察?每一所大学都有什么要求?如果高考接下来这一年不想学习,该怎样去选择做义工或到外面旅游看世界?旅游费用或未来的大学学费该如何解决?这些由政府、大学或社会上的金融公司提供的咨询,显然更专业,更具有说服力。
除此之外,每年英国大学还有很多的开放日。这一天,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去各个高校参加活动,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感受想要报考的大学有什么不同。就我女儿而言,她最初的想法是想读艺术史,在前去华威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UCL)参加开放日之后,她果断地选择了考古学作为自己未来要读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