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和学生对出国夏令营趋之若鹜。然而,这些以开眼界、学知识等为噱头的暑期游学,是否货真价实?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学生却遭遇了学校、中介和接待方层层转包;名校体验沦为“到此一游”,这些隐忧值得警惕。
多重噱头华而不实
层层转包只为谋利
国际游学项目一般安排2到3周,内容以短期课堂教学与游览观光相结合。不少项目中加入参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名校吸引学生,价格动辄数万元。出国游学宣传诱人、报价昂贵,却有“华而不实”之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型游学网站堂而皇之地“招生”,卖的却是大型教育培训机构的游学线路。他们将招收的“生源”卖给大型教育培训机构,以赚取“返利”。
“中介机构利用旅行社、商会、学校等招来“生源”,返还10%左右的“利润”,是业内“潜规则”。”一位北京市留学中介机构的市场经理说。
除了旅行社从海外游学产业中攫取暴利,少数学校老师也免费出国游。“很多学校热衷于组织游学团,几乎成了教师福利。八九个孩子均摊一个带队老师的费用。”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说。
高价游学
换不来真才实学
“出国走马观花玩了一圈,并没有学到什么。”不少参加过夏令营的学生向记者反映。不少家长对于游学提供“大学名师授课”“名校推荐信”等内容十分感兴趣。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美国大学大部分是免费参观。“美国名校招生项目负责人为学生介绍学校情况”是对自己学校的宣传,不少学校本身就有这一项服务。
“真没想到女儿的游学摇身变为购物!”去年把女儿送到美国游学的龙女士说,导游将孩子们带到了第五大街、梅西百货购物,女儿买回皮包等各种物品。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表示,游学的本意是让孩子更多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也希望增强孩子外语应用能力。“关键是一些游学掺杂了过多商业利益,只游不学,或者多游少学,这些方面需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