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部门发挥资助育人力量 资助寒门学子点亮人生
2019-09-06 10:23:24 来源:新浪教育

“2016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6420,2019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10454,平均年增长17.6%;在36个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中,2016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1727,2019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3013,平均年增长20.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过去3年,湖北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考取本科高校人数大幅增加,这背后是湖北教育部门最大限度发挥资助育人力量的努力。

从“按部就班”到“查漏补缺”

“我老家是河南的,两年前父亲失去劳动能力,我一度觉得天塌了下来,甚至萌生了辍学的念头。”谈起往事,襄阳五中高三(26)班学生赵诗曼的眼睛红了,“没想到学校主动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给我免学费、发放国家助学金,还提供2000元生活补助,让我能够继续求学。”

千里之外,深圳市翻身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杨婧怡的父亲,在电话另一端感慨不已:“前不久带着孩子南下打工,没想到出门在外还能享受老家的教育资助政策,我们发自肺腑地感激。”

这两个家庭在享受资助政策方面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学籍和户籍不一致。

“全国各地做法不统一,本地户籍在外就读、外地户籍在本地就读的两类学生,极易遇到学籍地、户籍地的‘两不管’或‘两都要’现象,致使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无法最大化。如何对这两个群体实施精准资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介绍。

为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襄阳市主动“查漏补缺”,采取三级联动机制——核查比对国家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学生学籍等数据库信息;以镇(办、处、区)为主体,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深入贫困户进一步核查学生信息,尤其是两类学生的信息;向本地户籍在外就读学生所在地、外地户籍在本地就读学生原籍地发出资助公函,要求回告资助情况,并据此选择合适资助方式。

“目前,湖北各地依据财力、人力等现实情况,纷纷建立对象识别精准、资助管理精准和服务精准的资助工作体系,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能够落地生根。今年春季学期,湖北已有151万人次享受国家资助政策,27万人次接受地方教育救助,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湖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从“千人一面”到“一生一策”

“万妈妈来了!”“万妈妈好!”记者同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万宝岑一行驱车抵达随县安居镇王楼村时,两个活泼机灵的女孩兴奋地上前打招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对姐妹花从小便是“事实孤儿”:一家四口老弱病残,脑瘫的小姑无自理能力,全靠80岁的奶奶租种的一亩菜地为生。每天,老人都要骑三轮车去卖菜,生活异常艰辛。

“我从小学起就开始接受资助,奶奶为此每年得到村委会、镇政府四处盖章,让我很是心疼。从去年起,我不用再开具经济困难证明就能收到2000元国家助学金、1200元学校生活补助……”提起自己受资助的情况,在随县一中读高二的姐姐小语打开了话匣子。

在安居镇中心学校就读的妹妹小怡提醒姐姐:“别忘了你的学费也减免了,‘爸爸妈妈们’每年都会送来五六千元,还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