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研学市场规模已达千亿 巨头公司还未出现
2019-08-28 10:51:15 来源:界面

新一代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让游学、研学成为教育领域又一风口。世纪明德联合创始人王学辉在SEE2019教育服务共建大会上表示,游学市场已成一片红海,但这一细分行业仍面临服务非标准化和评价难等问题,巨头公司还未出现。

教育部等11部门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自此之后,游学、研学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新东方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自《意见》出台后,游学行业的B轮、C轮融资开始增多,而此前项目融资多在Pre-A轮和天使轮。

根据《白皮书》,泛游学与营地教育2018年的市场规模已达到946亿元,并预计将以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但这一行业尚未出现独立上市公司或独角兽,头部公司市场占有率低于2%,市场呈现出高度分散状态。

这与游学、研学行业本身的特质有关。“游学的特点是高价低频、季节性强,企业的营收规模也因此受限。”王学辉说。目前,为期一周的游学项目收费通常在三千至五千元,单个学生一年的报名次数一般为1至2次。

游学研学组织学生外出的形式,也让安全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据现代快报此前报道,江苏盐城国杰清华励志研学夏令营曾出现过近半数学生上吐下泻的状况。“有的学校出于安全顾虑,宁可不组织游学,也不愿意冒风险。”王学辉说,但随着校长观念的开放,这一问题也可得到缓解。

除此以外,游学产业还面临着素质教育的共同问题:无法标准化的服务和无法外显的结果。“学科培训考纲、知识点都是现成的,评价的标准常以考试分数为准,非常直观。但素质教育是不同的。”王学辉说。与校内学科辅导相比,游学并非强刚需,家长通常会优先安排学科培训,再考虑素质教育产品。

游学行业的诸多限制,让大多数公司都呈现为“小而美”的状态,大公司却相对缺席。王学辉表示,从素质教育行业的非标准化、缺乏客观评价和非强刚需等特点入手突破,将成为游学公司扩大规模的关键。

“高价低频”的游学行业也存在与“低价高频”的在线教育合作的可能。“在线教育公司的用户规模庞大,但常常难以盈利。如果成为游学公司的股东,利用游学公司实现流量二级变现,或许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王学辉说。

王学辉预计,今后的游学行业或将呈现“纺锤型”结构,几家平台型企业和众多小机构并存,而营收数千万的中型公司的空间将被压缩。而当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出现,将会对整个游学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