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清晨,孩子们被父母接二连三地送到幼儿园门口。特别的是,不少孩子手中提着垃圾,大到纸箱子,小到喝空的酸奶盒,一些人拎着大个儿的垃圾还稍显吃力。
这个少见的情景是北京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的日常。孩子们听过老师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知道如何区分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幼儿园有比小区更专业的垃圾投放回收渠道。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幼儿园里随机问了几位小朋友,有的孩子很清晰地说“为了环保”“垃圾回收对世界有好处”,有的孩子说这是老师、家长要求的,也有的孩子说可以得到奖励。大部分孩子觉得这是一件“我可以做、应当做、而且很光荣的事”。
5岁的小男孩仲原霆左右手都拖着垃圾袋,他很自豪地大声说:“我有环保意识”“带垃圾一点都不麻烦,爸爸妈妈都让我带多点儿,老师也会送给我们小礼物,如果垃圾变成玩具我很高兴。”他知道,环保会带来干净,让垃圾不污染世界。
仲原霆的妈妈从小就教育他垃圾要分类,平时在家也是如此。这位母亲说,孩子对垃圾分类很有兴趣也很积极,在外面喝光的饮料瓶也要带回家,随后带到幼儿园去回收,“之前把旧玩具送去回收了,再拿到新的玩具后,孩子知道是旧玩具再加工变成的,懂得了一些回收的价值”。
俞秋言的姥姥称,孩子在懂得垃圾分类后明显有了改变,在路上,孩子会区分每一种垃圾桶的作用,“遇到发广告传单的都主动去收集,告诉家长这可以回收”。
有一位家长和孩子带到幼儿园的塑料瓶足有五六十个,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小朋友。这位家长称,自从孩子开始垃圾分类后,同事们主动帮忙把家里的饮料瓶带到单位,再由自己带回家给孩子。过程虽然麻烦,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支持和鼓励孩子做这件事。
入园结束后,孩子们开始正式上课。
在以两三岁孩子为主的小班里,老师这天给他们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老师先带孩子们观看垃圾分类的动画片,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后,再拿出各式各样的垃圾,让孩子们分成两队比赛“看谁扔得对”。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垃圾,还能详细辨认“药盒是可回收垃圾,药瓶是有害垃圾”。
在3岁以上孩子为主的中班、大班里,孩子们要自己把带到幼儿园的垃圾分类并装袋回收。在幼儿园广场的空地上,老师把垃圾倒在地上,面对这堆复杂、大量的垃圾,有的孩子开心地玩起来,有的孩子熟练地把塑料瓶盖子拧下归类,再把瓶子踩扁归类。老师在一旁负责组织和查缺补漏。
有一个可乐瓶内还有没有喝完的可乐,老师特地拿出来给小朋友们讲解:“垃圾需要洗干净晾干才能回收,这种是不合格的。”然后,老师找到带来这个瓶子的小朋友,请他回去提醒喝可乐的爸爸下次要洗干净再回收。
“干净、干燥、无异味”是垃圾回收的原则,小朋友在幼儿园每天喝完的酸奶盒需要清洗后再回收,可清洗大量的酸奶盒又需要使用很多水资源。为了节约用水,老师们决定在盆里重复清洗。于是,每天喝完酸奶,小朋友自觉地把垃圾放到洗手池或盆里,由值日生清洗,30多个酸奶盒只用两盆水。
幼儿园里践行垃圾分类的不只是萌娃,后勤工作人员也是主力军,他们和孩子们一样每天整理垃圾装袋。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每天做饭时的蔬菜残余等收集起来,放在幼儿园的沤肥池里。沤肥池产生的肥料用作浇灌幼儿园里的植物,沤肥池本身也成了环保教育场地。据了解,实施垃圾分类后,每天厨房扔掉的垃圾从5个垃圾桶变为两个垃圾桶,其余的都被回收了。
接近中午,分类好的垃圾被装到了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垃圾袋里,像一座小山一样堆放在操场一角。每周四,垃圾回收车会来此拉走,称重后交给专业的垃圾回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环保垃圾袋都有专属的二维码,垃圾回收人员先扫码再装车。这保证了可以追溯每一个垃圾的来源和去向,如果有人投放了不可回收物,或是“不当投递”,还会被扣除0.8元(会叠加增长)提醒投放者。
在这家幼儿园里,垃圾分类不仅简单方便,还可以赚取环保金。提供专业垃圾分类服务的是“奥北环保”,工作人员张琳介绍,公司将会把满袋垃圾运至分拣厂再次细分拣,然后分为再用、原材料、发电和掩埋、有害等不同类别进行处理,“我们保证不会辜负大家为垃圾分类的付出”。
在“奥北环保”的微信小程序里点击进入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的主页后,记者发现自今年4月起,共使用了51个环保回收袋,总计投递1803.61千克,有14次不当投放,同时还显示了综合纸、泡沫、金属等每一类垃圾的数量,以及每一个班的投放数量。这个数量相当于减少砍伐21.64棵树,节省石油2.83吨,减少碳排放3.97吨,节约土地12.45平方米。这些垃圾分类得到了1849.18元回报。
北京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园长刘燕说,今年3月,幼儿园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专业讲座,她认为这与幼儿园的生态定位和教育理念符合,决定让全园开始垃圾分类。于是,幼儿园结合每个班级的年龄特点设计课程,让孩子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垃圾分类回收,回收量从最初的20个环保垃圾袋到如今40个环保回收袋。
面对这些6岁以下的孩子,幼儿园老师通过游戏、集体教学、日常生活等方式,把垃圾分类具象的知识融在每一天中,而不是仅依靠一次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请专家不断提升老师的知识水平,纠正垃圾分类过程中的错误。
“目的很简单,让孩子觉得垃圾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环境。”刘燕希望通过幼儿园影响孩子,再通过孩子影响家长,最后通过家长影响社区,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7月,自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上海居民迎来了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之后全国共有46个重点城市正在加快垃圾分类的各项环节建设,全国掀起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大讨论。
有媒体报道,瑞典政府在推行垃圾分类时,民众刚开始并不习惯。后来瑞典政府意识到,教育还是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大纲,孩子从幼儿园就要学习相关知识,参观垃圾回收的过程,再回家向成人普及概念,互相监督,在共同实践中内化为行为准则。经过了一代人的努力,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分类政策,早已是瑞典人的生活日常。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环保意识不是等长大了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小时候埋下种子。等这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后,关心环境的意识才能真正在心里扎根。”刘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