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刮起了一阵风,双语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是十几年过去后,有些已成为巨头,有些却沉寂在时间长河中,还有些仍在市场浩海中起起伏伏。
近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民办幼儿园迎来发展“寒冬”,曾经兴盛一时的双语民办幼儿园也面临着转型普惠或特色性发展的战略选择。但是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在大洗牌的阶段,有一些多语幼儿园反而乘势而动,试图抓住机遇,抢占20%营利性民办园的市场。
多语幼儿园悄然兴起
被业内称作是国内首创幼儿阶梯多语教育模式的华嘉教育集团近来动作频频,秋季新学期将至,位于北京密云、怀柔等地的幼儿园已经开始进行大量招生。
据了解,华嘉教育涉足学前教育近20年,早在2000年开办双语幼儿园,从2010年开始实践幼儿多语教育。
华嘉教育集团总裁李凯璇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国家大力推进普惠园建设,有一些人认为是危机来临。但是在她看来,这会规范和促进幼教行业理性、良性发展,对于真正想做、并想做好学前教育的民办园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2018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曾在教育部发布会上表示,“从全国来讲,(将来)公办园大概占50%,普惠性的民办园大体占30%,实现80%的目标,营利性的民办园有20%的空间,满足一些特殊家庭选择性的需要。”
而按照《北京市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申请成为普惠性幼儿园必须登记为非营利性幼儿园。这也被外界解读为,未来20%的幼儿园学位将由营利性幼儿园提供,它们将提供高收费的选择性学前教育产品。
李凯璇认为,要想在这20%的市场空间中赢得长久的发展,不仅要符合教育部门的相关规范,还要适应市场的高标准需求,并做好市场定位,在幼儿园教学的特色化和差异化上下功夫,于是,华嘉教育集团选择了多语学前教育这一特色化道路。
她表示,对幼儿进行多语教育,需阶梯式进行,“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要坚决杜绝小学化,多语教育也是如此,不能通过语言的教学,灌输孩子要学习多少单词、掌握多少句子,只能将其作为一个工具和途径,了解世界、了解文化、开发智力,让幼儿获得更加多元的启蒙和成长,而不是去掌握知识。”
目前,市场上双语学前教育的收费较高,位于北上广的国际幼儿园每月学费动辄万元起步,但是大多是提供双语教育,同质化现象明显,多语教育并不常见。
一位从事学前教育的业内人士告诉未来网记者,“实际上,双语教育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家长的需求,虽然多语教育更好,但是对于民办园来说,师资成本比双语教育至少高出两倍,如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空间仅剩下20%,如果生源保障不了,生存压力将是巨大的。”
既然如此,为何仍有许多多语幼儿园冲锋在一线市场?
时代需求与家长认知之变
根据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规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时间的推算,现阶段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届时正是作为中坚力量的一代。同时,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愈加需要具备与世界沟通互通的能力。
外研社综合语种分社彭冬林社长曾在海淀区多语教育教学研讨月首场活动上表示,国内外语教学的大环境已经从五年前的“报团取暖”变成如今“多语教育的新时代”。这种变化和国际国内形势密不可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对“国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导向从“引进来”转变成“走出去”,需求从“内需型”转变成“外向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就要求现在的孩子要逐渐成长为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能力的国际型人才,通过多种语言沟通世界,具备与世界对接、交流、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也是对中国当前学前教育和语言教育两个领域的一个新要求。”李凯璇认为。
时代的需求催生出家长认知的改变和市场的需求。一位家长在接受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经在一本科学杂志上看到,语言刺激能够促使脑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大脑皮质增厚,皮层神经回路更加复杂,树突分枝增多或延长等大脑发育现象,可以使人更加聪明。
此外,该家长认为,接受多语教育的孩子会在语言敏感性、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同理心、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会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多接触一些外语的熏陶,开发语言能力和智力。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满足一些特殊家庭选择性的需要。但是,多语学前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学前教育模式,其模式仍在探索中,怎样避免超前教育,做到真正的启蒙与体验式教学,怎样真正助力幼儿健康学习和成长,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