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高考工厂——衡水中学,自出名之日起就一直深陷舆论漩涡。有人说它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一切唯分数至上;有人说它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锻造厂,只要你按照它的方法,就能让你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衡水中学的看法已经不是“非此即彼”了,当今中国高考或者说教育制度的变革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像“衡中模式”这样的应试教育,究竟是“寒门学子的救命草”还是“压抑个性的八股制”呢?或许我们该听听经历过衡水模式的毕业生对它的评价:
1、“如果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衡中”
毕业于衡水中学2009级的林静现在正于美国洛杉矶攻读研究生,回忆起在衡中就读的经历,她这样说道:“严格的行为规范只是为了营造一个严于律己、好好学习的氛围,事实证明这是很成功的,在这里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高考。同学之间不会因为你家里有没有钱,你长得漂不漂亮而进行针对性的交往,同时也不存在任何校园霸凌事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精力放在了提高成绩上面。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个性,比如心情不好时它会教你压抑情绪,试图把每个人打造成它觉得合适的样子,以至于现在的自己遇到难以处理的情绪总是习惯性地憋在心里,这种感觉很不好受。”
2、“我终于想到一种感觉来形容,那就是恶心”
毕业于衡中09级的现985高校毕业生杨晓普提起对衡中的印象,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力感。在离开衡中之后的5年,她终于能用一种感觉来形容,那就是恶心!不是说衡中模式这种制度有什么不好,只要应试存在着,就一定有高考加工厂出现。这个“填鸭教育根源”的锅,不能让衡中来背。她表示,或许有人能适应这种制度,但她的性格不大合适,自衡水毕业后再也没回过学校,仅与两个高中同学保持联系。
3、“衡中不是应试教育的果实,而是真正在培养学生的格局与能力”
现就读于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常修文也是衡水09级的学生,当母校饱受争议的时候,她勇敢站出来为母校发声:那些来衡中“取经”的学校,只看到了我们的规范严格管理,而对我们八十华里远足、成人礼、心理剧等和成绩“无关”的部分视而不见,最后反过来攻击我们是应试教育,这未免太不合理。高考就跟打仗一样,衡中的装备科学化、人员有素质,所以人家打赢了,你有什么可不服气的呢?她总结道:衡中培养的是每个人的自我约束力!
4、“我很享受长时间心无旁骛、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状态”
08级毕业的赵佳佳自进入衡中时就怀抱着名牌大学的梦想,因此她特别享受衡中模式。“两眼一睁,开始竞争”,这不仅是教室墙上的标语,也是她内心的现实写照。虽然直到进入大学,她才意识到生活还有多种选择方式,但她毫不后悔在衡中的求学经历,反而心存感激。她表示:“我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没有绝对的高下之说,也不能用先进与落后去衡量。就像爬山一样,有人以超越自我为兴奋点,有人以欣赏风景为乐、不一定非想着到达山顶。但是,到达山顶的人满头大汗的样子不应该被嘲笑。”
不可否认,高考的确是当今社会改变命运的公平之路,但应试教育是对是错不是个绝对性的话题。“存在即合理”,衡中模式有人抨击就有人追捧,究其原因,每个人追求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