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考上本省211。
14年退学。复读。
15年考上临省211。
各种质疑,各种猜测,各种疑惑,各种冷嘲。
为何211还要退学?
为何不学第二学位?
为何不考研转型?
为何不转专业?
也许
退学只是为了换个专业,换个学习环境。因为自己有些不服气,不愿意青春就在当时无助困顿的情境下浪费消沉,因为自己仍然有一个名校梦(虽然后面复读高考重大失误,依然去了一个211)。
所以,退之前,已经想好,这些质疑,嘲笑,疑惑,不解,自己如果在乎半点半分,就不要退学。既然做了这样一个毫无退路的打算,就要有承担第二次甚至会考一个二本的这样最坏的结果的心理准备。
虽然复读时的成绩一路走高,奔着除top2以外的其他学校直去,高考却意外失误。但是现在很满足,学校比之前的学校好一点,当然都是211。复读对我改变最大地可能是世界观,以前觉得自己要勇敢地向命运争取一切,现在觉得做好自己能做好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就够了。
故事开始坦白
其实要准备好退学复读,就是如前面所说的准备好面对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一切的质疑和嘲笑。这可能包括一些关系还好的同学和老师。除了父母以外,是我觉得在我们退学的时候毕竟是我们刚刚走入人生社会的时候,我们年轻,虽然成年但依然冲动。父母能给我们人生的经验,而且不会藏有私心地为我们思考,我们也能够信任地告诉父母一切我们的感受。这一点,我认为是其他朋友老师都不一定办到的。而且父母也是我们复读时的经济来源和精神支撑,以及生活保障。所以,一定要和父母做好关系。说清楚状况,和父母关系再不好的这时候也要和父母心平气和的谈。
我知道单着一点可能有些人会说难做到,其实在这之前,我和我父亲的关系都不好。因为在高二一些学艺术的同学开始选择方向提前参与到高考备战的时候,我那时候想学艺术被父亲拒绝,然后在家里大闹一场后,就开始就和父亲冷战,一直到大学期间才通过异地电话缓和,高三一整年都是没有说过话的。但是关于退学复读,我想我必须和父母说清楚。也是这时候,当我平静下来说的时候,我和父母都摆脱了之前的大吼大闹的方式。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和父母交流的时候是内心无比冷静,头脑非常理性但是整个脸上是痛哭流涕的。
和父母搞好关系是最基础的,因为从大学退学复读,我们又处于了人生一个比较柔弱的阶段,这个时候,非常需要父母给我们帮助。而且,复读会面临很多困难,如果自己不敢和父母讲清楚,那么后面更多的艰险你都度不过去。
谈到复读,肯定有人会觉得成绩是怎么办的。上完一年大学都忘了怎么办?
其实我的情况,如果说很多人上一年都忘了,那我可能相对还好。就是凭借着14年高考结束后第二天试题刚出来,我在没有看答案的情况下,三个小时做完了文综和数学,而且对完了答案发现还不错,并且后面又做了英语和语文,估分在600以上,我才有信心的(我13年第一次高考没有上600,不过14年的题确实非常!简单!)。所以,成绩和知识掌握的情况也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确实是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再次高考还有一定底气和信心才做这个决定的。这一点实在没办法告诉大家怎样能够迅速扭转自己已经不好的成绩。
所以,凭借着这样的信心,我走上了复读的道路。
可能唯一可讲的,是政治。
回到高中作为文科,我忘的最多的是政治。很多东西放佛没学过一样。不过对于政治,我还是有办法。那就是背!我的文综因为地理较好,历史自己背也背的不好,所以基本就把背诵留给了政治。我学政治真的没什么捷径,就是背。唯一不靠背的是政治的经济内容,上了一年大一虽然学过经济课,但是和那个其实联系不大,帮助不大。但是一年的大学学习让我换了一种思维。我知道政治的经济其实是这里面最有规律的内容了。所以跟着老师重新复习讲解,我用了一种新的思维和角度去理解。最后,用理解解决了政治中最困扰我的经济部分。
我还是主要谈谈心态吧
我记得我复读一进校就是考试,整个一年半个月一次模考,一共考了有16次还是多少。记得前面两个月的模考差不多都是570左右徘徊,但是这样基本在年级前15里。后面渐渐高了起来,稳定在580以上。第二学期,基本就590以上了。其实16次考试,基本有6次都在600以上。记得考过四回年级第3,一回第4,三回第5,然后7,8,10,14,15都考过。(看起来分数不算太高,其实按以往包括我高三时当时班上,每次模考能上600的不过一二,我们学校平时题比较难,最后高考上600的一般至少十几个,只要是全校前十基本都在川大水平上)
所以,其实看前面的这些成绩,还不是很差对吗?(前提是我第一次高考580多,那时每次模考很少过560的,在当时班上三十多名了)而且作为一名复读生,我没有像普遍的那样,高走低收,反而是越到后面成绩越好。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复读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你要知道,模考成绩都是浮云。如果还因为模考成绩影响自己的心情,然后无论是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还是就单单是自己的个人生活,都是绝对没有必要的。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恐怕是那时自己心情的一种写照。无论成绩是高还是低,我都告诉自己,看过和知道无数逆袭成功和意外失误的案例。所以,现在的模考成绩能代表什么?什么都代表不了。
我觉得有了这样的心态,恐怕才能更好的静下心来复习。
我的复读高考结果,现在说起来并不成功。
之前的目标是全省前100。复读模考也不错,所以心态一直很好,对未来感到很光明。即使高考完了,知道有失误,但是估分后也预测自己估计能在前200里。所以还想的是也就是武大厦大一类学校。
然而高考成绩出来完全傻眼了。特别低!!!名次和成绩要比第一次高考高很多,但是基本连报985的一些大学都没有优势了。
那几天,填志愿,非常煎熬。报985大学吧,分数不够高,害怕又调剂到不好的专业去。报211吧,之前都是211,那这样看起来一点晋升都没有。虽然211之间也有差距。又因为自己考的实在太差,所以吃不好,睡不好,整天看着志愿填报书流泪。那时候恍恍惚惚,一直感觉自己是不是在做噩梦,梦醒了好的结局就等着自己,不然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岂不是都浪费了?一是觉得是不是在梦里,自己只要死了梦就醒了,二是觉得如果是真的,那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事实.
但是就在填志愿,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不想看书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自己复读前对自己的说的话,二本就二本,好好上大不了考研。于是忽然明白,自己还不是退步,只不过要继续报一个211罢了,为什么那么绝望?如果再想两年前一样对高考成绩闹情绪,那么志愿又会失误,那这一次高考岂不是考试和志愿双重失误?不行,既然高考已经失败,志愿就一定要填报成功!
于是,忽然冷静下来,该打电话的打电话问,厚着脸皮去学校见了老师说了成绩问怎么填报(但是老师还是很好,耐心解答,我非常感激我的这一位老师的)。最后选了一个出来可以有编制的志愿(当时这个学校也没有其他选择给我们省了,而且心里想的是,哥经不起耗了,现在求稳。)所以虽然老师再三强调我一格男生,还算优秀,分数也不是很低,报这个会亏的,我依然选了。后面果然,录取了之后一查,我是现在学校在本省录取的最高分。
所以在那个暑假,在收到了录取短信之后,我的那种忧伤极大地消失了。复读高考的失误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是现在只是会在我想起来的时候在我的心里痛一下,而且我也知道这样的痛会一辈子。但是,他不会再干扰我的生活我的心态了。
我下定决心,虽然这个学校依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处处都有优秀之人,没一个学校也绝不会只有一个类似我这样“亏”的人。进入了新的学校,一定要努力认真,谦逊负责的对待学习和生活。
于是,在进入新的学校后。我规划了我的生活和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认真听每一节课,即使有些课其他同学都在睡觉,认真的完成每一项学生干部任务,准备每一个比赛和活动,友好而不卑微不自傲的对待每一个或是能力出众或是平凡的同学。
在新的大学里,我收获了各种奖项,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我没有一点觉得那是因为我本来就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所以就会比较厉害一点的心态,而是很感恩的对待每一个能看得起的我的人,能信任我的人,能欣赏我的人。
现在我生活的很精彩,很忙碌,很满足,但也依然满怀梦想。通过这样的人生经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它用一种曲折苦难塑造了我的性格。
现在的我,更加坚韧,更加专注,也更加随性,更加乐天知命。我认为人生的每一步发展也许都是一种必然,不必痛苦和恼怒,不必委屈和伤心,勇敢地面对,坦然地接受,积极地改变,努力地创造,也许命运就已经开始在发生变化。
天大地大,容得下别人,也自然容得下或者平凡或者耀目的自己。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