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能来我们学校就是人生的幸福。”
北京某初中校长,曾在开学典礼上这样说道。台下迎接他检阅的,都是刚刚度过小升初的学生和家长们—这场战争的获胜者。
他们之中,既有正面战场的集团军、武艺高强的特种兵,还有躲在大后方、穿着防弹衣的太子军。
一切,都是为了幸福而战。
“坑”里的厮杀
作为主力军,正面迎敌的“坑班”生数量众多,伤亡惨重。
坑班,即优质初中为选拔优秀生源,自办或与教育机构合办的培训班,面向小学生,考试主要以奥数为主。在“坑班”中成绩优良者,可以绕过公开的电脑派位,率先被录取。在北京,这条路径并不合法,但畅行无阻多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我们一年级开始学奥数,已经学了五年。”王辉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这位家住海淀的老北京,本是个慢性子。提前参战,是大环境生生逼出来的。
儿子今年五年级,所在学区片儿里,有几所优质中学。
但刚升小学的第一学期,班上就有不少同学报了奥数班。一些信息灵通的家长告诉王辉—据小道消息,好学校的电脑派位名额极为有限,别指望了。进“坑班”占个名额,通过考试选拔才是王道。奥数班,则是为进入坑班打基础的预备役。
王辉沉不住气随了大溜儿,开始带儿子学奥数。
他至今记得首次上课的场景。某培训机构小课堂的头三排,一帮丫头小子或好奇或迷茫地听老师滔滔不绝。倒数后三排,是一帮中年人正刷刷做笔记,都是陪读的家长。王辉也像模像样听了一阵,只感觉头晕脑胀,差点打起瞌睡:“我是学艺术的,简直是听天书。” 有了自知之明,他此后都站在楼道里等了。
随后的两年,奥数就成了周末和假期的必修课,“大家都在学,停一个星期,就会被落在后面。”
他坦言,自己还不算负责任的。某些家长会准备几个粉笔头,一旦孩子课上走神或打瞌睡,便扔过去,百发百中。一个孩子学得不太好,她母亲会从教室一直跟到厕所里,唠叨学习成绩的问题。
好在儿子的成绩基本能维持在奥数班前两名的水平。三年级的时候,为提前适应小升初的节奏,他托关系让孩子旁听了一所牛校的坑班课,并和五年级学生一块考试。
“成绩惨不忍睹。”他回忆,“没关系,先找找感觉,发现差距再提升。”
他开始加量,儿子还同时上两个奥数班和两个英语班。“我们只是一般水平,同时学六七个班的比比皆是。”
在论坛里,他曾看到曾有网友发帖抱怨:一年里为小升初支出了近3万元,“占坑”用的1万5基本上白花了。随后引得一大家长集体晒账本:有花10万的,15万的,还有20万的,大部分都超出家庭收入的一半,还有超过80%的。
“知足吧!你还没进入正式节奏呢。”有家长留言道。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