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媒体>上海公办中学“国际课程班”将遇“大洗牌”

上海公办中学“国际课程班”将遇“大洗牌”

媒体 | 用考网 2017-08-08 11:18:01

  今春,因为七宝德怀特中学的高调亮相,再度引发外界对上海“国际学校”的关注,它们包括“国际课程班”、“国际部”、“国际学校”……说法很多,俨然成为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的另类生态。

  外界不知,这一生态群正悄然推开一场“自净行动”,公办中学里的“国际课程班”首当其冲。

  有人说,自此,上海的“国际班”将从“春秋时代”步入“战国时代”,经历大洗牌式的淘汰赛,几个实力雄厚的学校或项目会脱颖而出。也有人说,上海还有更深层的目标:即打破过去“国际班”在中学里独立于世的格局,推进“融合教育”,让外国优质教育真正推动本土教育改革,让国际教育在中学里“留下些什么”,而不仅仅是“出国补习班”。

  1 “国际课程的牌子不能做坍掉”!

  上海急需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事国际课程教学的业内人士这样说。

  要说上海的“国际学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8年,本市针对外籍子女在沪入学难问题,允许外国人来沪办学。1989年,上海美国学校注册,成为本市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到了1993年,上海中学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上海外籍人士增多的机遇,创办了为外籍及港澳台人士的子女提供教育的国际部,成为上海市第一所向外籍学生开设国际课程的普通高中。此后,市教委批准了一批中学开设国际部。

  2005年前后,上海的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陆续设立国际课程班或国际部,与以往不同,这次招收国内学生。

  从外国人办纯粹的国际学校,到上世纪90年代在普通高中开设招收外籍学生的国际部,再到本世纪初在普通高中招收以本地学生为主的国际部,上海引进国际课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面向外籍学生到面向国内学生,从民办学校举办到公、民办学校都积极举办的发展过程。

  这契合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时代背景,满足了社会上对优质国际教育不断增加的需求。但,当上海的高中竞相引入AP、A-level、IB等国际课程,狂飙突进的发展背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国际课程班对生源几乎不设门槛,有中考达到590多分的优等生,也有520分的学生。因师资不够,国际课程班出现有理科、没文科的现象,学生升学成问题,家长跑到有关部门投诉。”一名长期从事国际课程教学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引入“国际课程”将近10年后,急需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要对学生负责”、“国际教育的牌子不能做坍掉”,这些日益强烈的呼声,令整顿成为大势所趋。

  巧合的是,这条路径我们的邻居韩国也曾面临。“由于国家支持,大量国际学校涌入韩国,但此举却引发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和本土家长的反对,因为一味追求办学数量,导致办学质量下降,政府开始考虑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以符合韩国打造国际城市的目标。”2012年,韩国日报在德怀特中学首尔校区开学前夕报道说。

  • 标签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