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报》刊发一则教师性别适度平衡为何难以实现”的报道,文章援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的教师职业中的性别失衡”主题报告显示,该组织各经济体内,教师职业“严重的性别失衡,女性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61%增加到2010年的65%和2014年的68%”。报告指出,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差距未来还可能会继续扩大。
和很多国家一样,我国男教师少女教师多的性别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上海专任教师中女性占比,普通高中阶段分别为71.9%、65.9%,初中阶段分别为76.3%、73.7%,而小学阶段均超过80%。近年来,招不到男性教师几乎成为中小学校长们的心头病。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女教师更认真细致、有耐心,男教师则阳刚大气、更果敢,两者在教育中可以相得益彰,相互弥补。如果学校缺少男教师,就会让学校教育缺少阳刚教育,这影响的不仅仅是男学生,也会对女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为不管男女学生都需要多一些责任、担当的“男子汉教育”。此外,教师职业中的性别失衡,还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培养,更不利于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从而造成教育的失衡。
为何近年来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传统观念习惯认为男子汉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去当中小学教师有时会被认为是“没什么追求”的表现。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促使职业选择多元化,而教师相对不高的工资待遇对男性吸引力有限。对此,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才是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和解决教师性别失衡问题的根本之道。
切不可小看教师队伍“阴盛阳衰”这一问题,教育也要讲究“阴阳协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不可偏废。要让学生变得更为阳光和勇敢,更有责任和担当,避免男学生变成“娘娘腔”,就要重视男子汉教育;要让学校教育多一些“阳刚气”,多一些“力量感”,就需要提高男教师比例,改变教师职业中的性别失衡现象。
“拯救男教师”应成为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千万别让教师的性别失衡导致教育失衡。面对这一并非中国“独有”,甚至在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努力改变,这是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更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