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再评
这几天,一篇《月薪三万元,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元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游学练琴等加起来要3万5!
《广州日报》:美国游学也好,补习也好,这钱都是自己花的,没有任何人强迫。这位妈妈培养孩子,不可谓不花心思,能报上的补习班全报上。说穿了,不过是出于一种保持社会地位的焦虑感。说句大白话,就是为了保持这个家庭在社会中处于一个体面的位置,不计成本和代价地投入,还美其名曰“这是一种投资”。
再 评:如果用疲于奔命的状态去对待子女教育,月薪再多都可能不够花。追求精英教育的心态可以理解,却未必要勒紧裤腰带让孩子也跟着疲于奔命。不得不说,很多家长的教育投资是出于攀比,尽管优质教育资源竞争越发激烈,但是也要看自己孩子状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