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什么样?
中美教育专家:AI技术是把“双刃剑”
“未来学校”是何种模样?人工智能(AI)将如何改变教育生态?昨日下午,“中美AI赋能教育高端对话(深圳·福田)”举行,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最前沿探索和问题,多位中美教育领域专家进行了现场交流和思想碰撞。
AI助力“个性化学习”
“在谈教育目标升级换代前,先来看看美国硅谷的学校在干什么?”教育部课程与创新教育专家吕文清表示,硅谷的学校在“改教材”,认为现在的教材知识难度不够,不成体系,原因是他们发现孩子创新时原理性知识不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不知如何将知识融合。他参与了部分学校数学课本的编写,发现重要思路是原理性知识要教透,核心知识要学会,然后会应用。“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我国教材在降低难度,老师多注重‘输入’,忽视‘输出’,我国课堂教育差距很大,家长也普遍焦虑教学不能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吕文清指出,未来教育用AI赋能,首先要关注教育空间、技术、装备的升级。目前,有美国学校教室已开始设置“3+1+x”模式,尝试“混龄学习”模式,也有学校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而在韩国,有学校则采取了“1大教室+1研究室+1实验室”的配置模式;其次,“信息化教育”已经从之前的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其实就是AI赋能。这是一种“迭代”,“迭代在未来是常态”。AI赋能的科技产品应更助力“个性化”,为学习者和教育者“个性化建模”。
他表示,深圳福田有实力和条件用AI探索教育3.0体系标准。他建议先给老师AI赋能,让老师们肯花功夫去研究和尝试。同时,科技设备应跟课堂打包,软件和硬件要同时上。还要注意信息共享,建好地方资源库,信息库。
美学校尝试AI批阅作文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理事会主席比尔、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分别介绍了ISTE发展概况、重要成果,以及美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应用与创新的情况。
他们表示,技术会加速所有它所赋能的事物。但技术只有赋能真正需要用的地方才是“正向赋能”的。AI赋能教育应把技术用到个性化学习当中。“因材施教在中美都做得不好,一个老师要教五个班的时候,不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比尔说,这就需要用AI做调整,让每个学生达到他能做到的高点。“技术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设计、创造、解决问题的,用技术实现个性化的教育,这就是在‘塑造未来学习的模样’”。
理查德也表示,目前美国教育界对AI赋能认识有很大不同——有老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但是美国也已经有了用AI批阅作文的尝试,相比老师的人工批阅, AI批阅作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可以同步给予学生很多“有用的反馈”,甚至会提问,以此根据学生进度提供学习建议,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就是AI赋能自主学习的重要尝试。
建议“以用促学,在用中学”
不过,中美专家也都认为AI技术对于教育是把“双刃剑”。吕文清指出,自我学习,应是基于孩子自己的需求,将知识转移、迁移到实用领域的过程。随着AI科技的发展,大量新科技装备进学校,如何用好是个问题,用不好,会对教育产生“逆向作用”。他认为,AI技术应该助力老师,强化老师的教学,让课堂重塑,让孩子更有意义的学习。“未来是怎样,未来学什么,我们谁也不能给出确定答案,但孩子学习和更新的能力是可以借助技术工具加强培养的”他说。
理查德则表示,目前AI完全助力课堂的还很少,“但是,不要过度寻找技术,应聚焦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找到如何有意义地使用技术的真正需求所在”他说,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讨论这类话题,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更多元的工具,找到AI可以助力的地方,同时要了解数据的重要性。
对此,吕文清建议,应该“以用促学,在用中学”。“如果一个师生团队能借助AI完成一项具体任务,如导览机器人的个性功能设计、流程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