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启动实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得意之作”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各地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奋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得意之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栏目,深入报道各地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新经验、新进展。
几天前,一份翔实的调查报告摆到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领导的办公桌上。
通过一年的滚动调查、座谈调研和多渠道信息比对得出的结果显示,当前在首都高校百万名学生中,94.5%的学生充分信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5%的学生对党的十九大所描绘的宏伟蓝图表示乐观,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说,一年来,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作为,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实效性大大增强。
提高站位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
2017年10月19日晚,党的十九大开幕第二天,一节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讲授的北京市级思政课“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构想”,在北京大学推出。韩庆祥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听课的大学生们收获满满。
紧接着,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走上高校讲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市级马克思理论专家团到全市高校“浸入式”巡回宣讲启动。党的十九大召开,如一声发令枪响,唤起了早已在跑道上蓄势待发的运动员。
然而,行动快并不是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特征。一年来,北京市以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落实在行动上——面向全市高校开设20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市级思政课,组织高校专家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建议》,启动13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建成一个思政课高精尖中心和11个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即将启动20所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工作上的主动源自政治上、思想上的高站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高度敏感性和极端复杂性,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大潮中,我们深知唯有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才能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北京市迅速制定了新形势下高校党建、思政、统战工作3个主体性文件和系列配套文件,将会议精神细化分解为115项任务,并开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项督导检查,逐项对标对表;由市领导带队,组织150余名专家深入高校,累计听课550余节。
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北京市推动党的关系在市委、归口市委教工委管理的所有高校配齐辅导员队伍。推动所有高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理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周密部署下,首都高校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长效机制逐渐形成。各高校纷纷行动起来,清华大学成立师生理论社团,一年来深入师生宣讲达500多场;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制定实施有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用“责任清单”的形式明确了院系单位职责和“十三种”问责情形,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惩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舆情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科研学术规范,健全了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
做强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斗力
最近一年多来,首都师范大学辅导员王洵的微信朋友圈里多了300多个学生好友,学生们习惯称呼她“洵女神”。遇到什么事,学生们会先找“洵女神”聊聊。
“在学校,学生们更希望跟我面谈,谈话室、操场边、去食堂的路上……都是我的‘教室’。”王洵说,“回到家,微信朋友圈就成了我与学生保持联系的第二时空,我会在朋友圈里和学生们分享我的生活,学生也愿意在这里对我敞开心扉。”
对于大学生来说,辅导员是身边最近的教师。调查显示,北京高校8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群体。目前,北京高校拥有一支由6561名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达1∶169,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明确要求,5年内全市高校须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为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北京市先后实施了“六大计划”,即队伍配备计划、师德培育计划、进阶培养计划、共建共享计划、师资储备计划、激励保障计划。
近年来,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铸魂工程”,每年组织1500名青年教师开展学习考察,组织青年教师、博士生等到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挂职锻炼;实施“青年英才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已经形成体系,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面向青年教师推出的“驼峰计划”,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师生的心坎里。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北京市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一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全市高校制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对于高校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与教育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两期书记校长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班,着力提高各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能力。
除了抓高校领导班子外,北京市还着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全国率先制定坚持和完善高校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强化院系党的领导。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开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入校检查,开出“化验单”和“体检表”,督促高校逐项整改。
北京还在全市高校普遍推进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市委教育工委还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院“1+1”共建工作,即1所中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指导帮助1所市属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中央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赴市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挂职担任副院长。
创新教学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在首都高校,一门名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程,成了学生中的“网红课”。这门课会聚了李稻葵、金一南、韩毓海等名家,共开设了13讲内容,受到首都大学生欢迎。很多听课学生表示,“能近距离听这么多名家的高论很解渴,拓展了大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们对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理解”。
像这样在首都高校创造性开设品牌课程的做法,源于2015年一项调查中列出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思政课缺乏吸引力?调研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实践发展和学生需求,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要求。
需求变化了,供给怎么变?针对现实问题,北京市印发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队伍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等16条硬措施,从市级层面全面统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北京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高校建设一批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1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京津冀三地共5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参与。
一批思政课改革示范点和改革创新重大项目,陆续在北京高校推出。通过这些示范点和项目,北京市鼓励和支持高校通过综合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通过专家说课、示范教学、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深化对教学内容、方法的认识。
在市级资金、平台、项目的统筹下,北京各高校深化思政课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凝练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从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入手,北京师范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北京联合大学“问题导入式”教学等,对传统教材体系进行专题再造,受到学生欢迎。
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既包括思政课堂也包括专业课堂。为提高全市高校课程思政水平,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课程思政”难点攻关,召开“课程思政”现场交流会,总结形成党政同心、改建同步、显隐同向、师生同行的“四同四步法”,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配合课程思政、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北京还编写出版了《人民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莫辜负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读本》等系列辅助读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工作是否有针对性,能不能满足师生发展的真正需求,让师生有真切的获得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说,“多年来北京市坚持实施‘新生引航工程’,按照生均100元的标准支持高校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针对学校不同学业需求群体,一些高校还构建了特别的专项辅导计划。北京工业大学推出了“学困生”辅导计划、“基础课”辅导计划、“杰出学子”培育计划三位一体的学业辅导体系,在参与“学困生”辅导计划的学生中,29.2%的学生取消了试读警告,66.7%的学生学分通过率显著提高。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和市委要求,聚焦主线,着力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聚焦主题,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聚焦实效,着力强化师生思想引领;聚焦基础,着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