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经济见长的浙江温州,学前教育素来是短板,公办园少、普惠园少、师资较差。不过,从2015年开始,温州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发力,切实履行学前教育办学主体责任,想方设法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建起一批公办园、普惠园,3年让学前教育大变样,让老百姓更满意。
党政领导亲自抓,学前教育成“一把手”工程
温州市瓯海区,这两年一直在创造公办园建设的“瓯海速度”。
瓯海二幼从2017年3月决定办园,到“交钥匙”投入使用,只花了短短的7个月时间。一年后,瓯海区又举行了10所公办园新建项目开工仪式。2017年、2018年两年,瓯海区共将新建25所公办园,两年时间实现公办园数量增加两倍,新增学位7000多个。
新建公办园“瓯海速度”的背后,是瓯海区党政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2017年3月,上任4个多月的瓯海区委书记娄绍光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提出“大办教育、学在瓯海”,3年至少建30所公办园的战略。
资金不足、时间不够,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内建好这么多所幼儿园?娄绍光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作为党委政府,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这条起跑线上。这届党委政府,怎么也要补齐公办园占比低的短板。”
不仅仅是瓯海区,在整个温州,各级党政领导都对学前教育重视起来。2016年、2017年,温州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推进现场会,市领导出席亲自部署相关工作;乐清、瑞安等地市委书记、市长都将公办幼儿园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相继启动公办园建设工程,快速补齐学前教育短板;连乡镇领导,都把学前教育发展作为政绩工程,在永嘉、泰顺县,很多乡镇都比着把幼儿园建成当地最美的建筑。
“这两年,县市级一把手都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区委书记多看一眼、高看一眼,学前教育的事就好办多了。”温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说。
人大政协助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幼儿园
据温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学前教育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以前,温州公办园仅占幼儿园总数的9.7%,占比排名浙江末位。温州公办园不仅数量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也比较多。以新建小区配套园建设为例,前几年,很多原本承诺的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最后落空,部分建成的幼儿园,也没有按规定及时移交,而被挪作他用。
近年来,温州市县两级借势而为,在学前教育布局规划、新建小区配套园建成公办园上下功夫,迅速补齐公办园短板。
一是借2017年温州市启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城市建设专项行动的势,利用城区大面积旧房拆除的机会,为新建幼儿园腾出空间,在很多本不方便建设幼儿园的地方规划建设幼儿园。未来3年,鹿城区将规划建设30所小区幼儿园。
二是借中央及浙江省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的势,落实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近几年,温州市先后3次出台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办法,2015年以来,先后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28所。
在推动新建小区配套园移交过程中,温州市充分发挥和借助市县两级人大、政协的力量。2017年,温州市人大就曾把学前教育督查列为十大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区县公办园建设。鹿城区人大、政协多次将小区配套园建设纳入重点项目,几次召集教育、住建、规划等部门现场办公,解决移交和闲置问题。
“近几年,鹿城区配套园建设,抓得比较好、很到位,人大、政协的介入功不可没。”鹿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如辉表示,对于移交过来的配套园,采取集团化办园方式,办成优质园的分园,让优质资源快速扩展,既解决了配套园办园问题,也促进了整个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鹿城区公办园覆盖比例已经达到48%,真正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园。
制度创新,普惠性民办园驶入发展快车道
瑞安市陶山镇中心幼儿园这所民办园始建于1999年,在董事长林君平看来,陶山镇中心幼儿园真正快速发展起来,还是从2016年被纳入普惠性民办园开始。
林君平给记者列举了三大变化:一是教师工资涨了,2015年,教师人均年工资才4万元,2018年预计接近6万元,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教师队伍稳定下来了,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比例从70%提高到90%;二是级别高了,幼儿园评上了省二级园,办园质量得以提升;三是补助多了,2016年、2017年两年,陶山镇中心幼儿园每年获得市政府补助70多万元。
看到政府重视,林君平也更敢投入了,这两年相继投入200万元,新建五大功能教室,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
公办强起来了,民办并没有因此弱下去,瑞安市陶山镇中心幼儿园发生的变化,正是温州市公民办双轮驱动学前教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市级层面,温州市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根据在园幼儿数,按照当地上年度同类公办园生均教育事业费标准给予一定补助。温州市还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7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