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教育要闻>高考>王开东:有时候保安比校长,更能让人判断一所学校

王开东:有时候保安比校长,更能让人判断一所学校

高考 | 用考网 2017-08-08 11:18:01

  王开东:有时候保安比校长,更能让人判断一所学校

  精彩导读

  接待人员是学校的窗口,他们对学校有无感情,感情有多深,对学校的文化有多了解,认同度有多高,是干劲大还是抱怨大,基本上反映了这所学校的管理水平。

  有时候司机和保安的职业精神,比一个校长,更能够直观的让人判断一所学校。

  【作者简介】

  王开东,江苏省特级教师

  这些年去过一些学校。

  我喜欢近距离观察学校,观察老师。一次讲座下来,这所学校是什么样子,管理学平如何,教师水平如何,基本上就了然于心。

  首先看学校的三“色”

  通过这三色,能够管窥学校全貌。

  第一是颜色

  这属于空间层面,通俗来说,就是校园环境。到了春天,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到了夏天,就算骄阳似火,校园里都处都是阴凉,绿草如茵,可以踢球,可以打滚;到了秋天,校园里橘子红了,枇杷黄了,非常艳丽,非常漂亮;到了冬天,白雪纷飞,校园里还有绿色,小树如日本的看护妇。

  校园里要有好环境,环境能够育人。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是成色

  这属于时间层面,通俗来说,成色就是学校含金量,就是学校的品质。含金量不仅是升学率,升学率只是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成才率。这个成才率不是所谓的成功,成功只是个体阶段性的胜利,是已经定型的名词。

  要成为真正的大才,自身不仅浑金璞玉,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在某一领域造福世人,而且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而这必须要有时间来检验。

  成色最能检验一所学校的育人境界,这种境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长时间甚至是历史的积淀。

  第三是气色

  这属于精神层面,通俗来说,就是师生的表情。每到一个校园,我都仔细观看师生的气色,不仅看物理层面的健康,更重要的是看精神层面的东西。好的学校,师生脸上明晃晃的,有自信,有向往,有坦荡,有安全,有幸福……每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精神,你很难具体说出究竟是什么,但又感觉到在校园里弥漫。这就是气色。

  其次是看接待人员

  由接待人员,可以管窥这个学校的职业精神。一路上,我和他们聊天,了解学校情况。

  一个学校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被所有人耳熟能详,尤其是接待人员所深刻意识,这很难说是一所好学校。有的接待人员对学校很多东西毫无思考,甚至一无所知,比如学校名字,学校文化等。

  接待人员是学校的窗口,他们对学校有无感情,感情有多深,对学校的文化有多了解,认同度有多高,是干劲大还是抱怨大,基本上反映了这所学校的管理水平。

  如何观察接待人员的素养。最重要的就是看他们是否换位思考,中国人说是“与人方便”。日本人则称之为:“不给别人添麻烦”,并把这作为人际交往的第一准则。日本小学生《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就明确规定。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抱歉,给您添麻烦了”。有时候在电车上,你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被踩的日本人马上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让您的脚没地方放了。”日本人素养每一年评比都是世界第一,是最受全世界国家所喜欢的人,确实有他的道理。

  而我们常常是“别给自己找麻烦”。比如有些接待人员告诉我,下车之后,你到哪里哪里去找他。尽管他说得很详细,我还是一头雾水。一个本地人和一个陌生人,谁更熟悉当地的环境呢?

  这就是典型的“别给自己找麻烦”,让别人麻烦去吧。根本不管麻烦在别人那里是要加倍的。我稍稍观察,说好讲课的时间,一等再等,迟到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主持人三令五申,就是不肯坐到前排。这就是一个学校管理出了问题。

  好学校则不同,有一年我去郑州回民中学讲课,一下车,就感觉春风拂面,一个帅小伙接到了我,马上给另外两位同事打电话说接到我了。接着他和我解释:车站有三个出口,他们怕我找不到,每个人守着一个出口。我非常不过意,心里却热乎乎的。

  一路上他们自豪地介绍这座城,介绍他们学校,充满深情,既谈他们做得好的一面,比如他们的素质教育,他们的交响乐团,多次代表中国出国访问,比如海霞播报的海霞,就是他们的毕业生。同时也谈他们最欠缺的一面,年轻教师多,专业上比较欠缺,希望我在讲座上多做一些引导。

  等到他们学校一看,校园三“色”浓郁,师生表情舒展,精神明亮,我知道这是一所好学校。

  事实也果真如此。还有,我曾经几次去深圳外国语学校讲课,由于时间宽裕,邬晓莉校长几次都安排人陪我转转。第一次是姜主任,绝对是一流的导游,她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讲解幽默风趣,简直无所不知。第二次是胡涂清老师,第三次则是黄龙霖老师。我觉得很奇怪。每次陪同的人都不一样。

  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领导的过人之处。姜主任是真正的接待人员,也是她的工作职责。胡老师和黄老师,是学校年轻的语文骨干教师,很有发展潜力,晓莉校长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陪我转转,实际上是让他们近距离和我交流,增进我们的感情,未来能够长期保持联系。

  这就是一位校长的用心。我非常感动,胡涂清和黄龙霖老师和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联系。有这样的校长关心,这两位老师后来发展都很好。

  一所学校的职业精神,不止存在校长身上,老师身上,也存在每一个员工身上。这个学校就是一所好学校。

  曾经去理发,发型师非常专业、手艺精湛,就像做一件艺术品,从头到尾没有推销任何东西,也没让我办卡。最后我说,小伙子,你是很少不推销的发型师。小伙子骄傲的说,那当然。他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我是剃头的,不是推销的。第二,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客人满意,才是手艺。作为一个教师,我受到很深的教益,任何行业,你必须拥有职业精神。

  清华附小曾经把他们的司机评为每月一星,大幅彩照放在校门口展览。他专业、周到的服务,以及对学校的热爱和精准把握,赢得了来访者的一致好评。有时候司机和保安的职业精神,比一个校长,更能够直观的让人判断一所学校。

  最后是看墙上的文字

  由墙上的文字推测学校文化。文化不该在墙上,就我个人判断,墙上的文字越多,学校的文化含量越低。

  道理很简单。大量文字如果有必要放墙上,原因只能有两方面:

  一是学校自己也没把握,需要时时提醒,证明这种文化还没有被老师普遍接受,更谈不上内化于心,故而还不成其为文化,或者只能说是浅层次文化。

  二是自己不成问题,只是昭告天下,宣传自己的文化。那就证明这种文化还缺乏影响力,还没有在更广的层面上被大众认同和追捧。历史上的春晖中学,西南联大,只要名字一出现,一种向往,一种追慕,一种热泪就快要涌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延伸阅读——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什么是学校教育的成功?

  学校教育,习惯性的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40个年头。借此机会,我想谈谈对自己干了几十年的事情——教育的理解。

  30多年前,我读到一篇报道:一个班里出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于是,一所学校的名字——布朗克斯高级理科中学就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童话。差不多30年后,我造访这所中学。

  我问校长,为什么你在办公室里到处摆放着青蛙摆件,有文具、工艺品、玩具等。她回答说,我是生物学家,许多青蛙为人类科学献出生命,我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它们。

  我想,每一个人包括新教师在第一次走进这所著名中学,走进这间校长办公室时,都会感受到一种震撼,感受到一种精神。我认为这是学校教育应当追求的很重要的东西。我们现在的生物课中已经取消了解剖课,我认为还应当有,不过建议上课前后师生要举行一个仪式,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那次我还访问了托马斯·杰佛逊科技高中,走进学校,迎面有一面照片墙。随行的老师提醒我注意照片上方的两行字,这是学校在2011—2012年的教育理念,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应当怎样做呢?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托马斯·杰佛逊人都要为学生在面对伦理道德的困惑时作出正确的抉择而付诸实际行动”。

  校长告诉我们,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讨论,提炼出一句话,作为这一年的学校愿景。我感到疑惑的是,那么多人到过这里却从未提起过此事。也许,教育里有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已经被我们习惯性的忽略了。

  如果学校不再比拼升学率和平均分,我们还会不会做教师和校长?

  我讲这些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我们国外的同行们正在思考什么,追求什么?说到底,这是一个教育价值观问题,是一个教师尤其是校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中学而言,中高考是学校的命脉。我经常问老师:如果没有中高考,没有考试说明,我们还会教课么?我们自己能够决定哪些知识讲,哪些知识不讲?那些知识要重点讲吗?这完全要凭借教师个人对知识体系与价值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其实我心里还有另一个问题。几年来一直有人呼吁实行高考报名社会化(这是成本最低的有可能改善学校教育品质的途径)。既然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能够实现计算机派位就近入学,那么中高考就近安排考场就绝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问题。

  如果有一天,社会实行了按住址就近编排考场,以减轻考生的奔波劳顿和交通拥堵,学校不再比拼升学率和平均分,我们还会当校长吗?那时候学校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中国不缺少训练,但是缺少真正的教育,缺少对人的精神与心灵的关注。

  富有创造性的团队,不是管出来的

  不久前,媒体报道某教育局长推进教育改革所遇到的尴尬。我敬佩他的勇气,同时也认为这个结局是必然的。古今中外用行政权力推进教育改革鲜有成功的先例。

  当然,成功也可以被总结出来。芬兰一位课程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落实到教师层面的只剩6%。这位课程专家认为,只有自下而上,发自教师的,基于教师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团队不是管出来的。我们总有一种思维习惯,重视什么就要对什么加强管理,其实加强管理的结果常常是失去活力。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作为校长,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去诱发和鼓励教师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教育探索,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艺术。

  七年前,四中决定编写一本材料,内容是“我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让每一位教师包括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鼓励老师去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我认为,对教育的理解,或者说教育价值观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任何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必然有对教育的理解,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这与他或她工作的时间长短无关。

  教师是创造的源泉和主体,但梳理和提升至关重要。这是校长的文化使命。校长要有形而上的思维,善于将师生的智慧提炼凝固下来,使之成为学校的理念、财富和传统。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

  什么是学校教育的成功?

  每位校长都希望把学校办好,办成功。当然,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可能不同。我觉得四中有一点还算是成功。学校举办重大仪式或活动,如成人仪式、毕业典礼、迎新会等,都有学生、校友、老师和我讲话。

  这些年来,我们几乎都不用事先看稿子、对口径,每个人讲话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态度、境界、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自然而然的一致,不谋而合,这说明四中的文化理念已经深入师生的内心。

  如果问什么是学校教育的成功?我认为就是使人性、理性、良知、信仰、崇高、尊严、使命、责任、博爱……这些价值得到传承,使学校的灵魂成为师生的灵魂,使学校的精神成为师生的精神,使学校的价值成为师生的追求。

  教育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从教40年,我对此深有所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一些遗憾。

  | 来源:王开东

  | 编辑:校长派

  | 更多内容请关注:xiaozhangpai

  • 标签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