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17年,笔者针对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办事处184名留守儿童开展调研,深入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以期提出一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可行性对策及建议。
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男孩偏多,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且分布于离城区较远的偏远村,超过一半的入学儿童处于走读状态。父母外出务工多数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因此,要想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协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两个方面,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都起着重要作用。调研发现,偏远农村父母外出务工的比例远远超出城郊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比例。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很难在城市学校上学。而城市中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办学水平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平的义务教育政策。同时要逐步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消除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切实的市民待遇,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一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一名农村留守儿童指定一名党员干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家庭困难、教育缺失、监护不力等进行定点帮扶。二是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慈善基金会。募集资金用于定向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农村留守儿童;持续开展公益活动,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精准服务。三是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功能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当前基层党政机关有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四是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培养和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尚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优势,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服务保障。五是定期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各级政府应定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展开调研,及时掌握动态,准确施助,让农村留守儿童真正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