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报道 澳媒称,随着中国学生潮减退,澳大利亚高校应做出调整以吸引印度学生。
据《澳大利亚人报》网站10月31日报道,艾意凯咨询公司的一份新报告称,中国学生的增长速度可能将放缓,澳大利亚高校需要迅速创新和作出调整以吸引更多来自印度的国际学生。
这份标题为《门口的大象》的报告称,包括人口结构变化、许多中国高校跻身全球顶尖大学行列以及英语学习选择日益多样化在内的多项因素意味着来自中国学生需求的高速增长可能将放缓。
此外,上述因素还不包括可能导致一些中国学生离开澳大利亚的日益紧张的政治关系等。
报道称,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艾意凯咨询公司合伙人阿尼普·夏尔马说:“目前中国学生赴澳大利亚留学数量每年高达15%的增长率可能将降至5%至10%。”
报告称,2025年中国大学年龄段人口预计将从2018年的1.17亿减少到1.06亿。除此之外,中国人在本国国内就有选择接受境外大学教育的机会,中国国内有37个外国大学分校,还有超过2000个中外大学合作项目。
相比之下,印度的大学年龄段人口正在增长,而且该国尚未将本国高校提升至世界顶尖水平。此外,印度雇主非常看重在外国受过教育的毕业生。
报告称:“因为这些结构性趋势,在澳大利亚的印度学生数量可能会强劲增长,在未来7到10年将增长10%到15%,这或者与中国学生的预期增长率一致,或者几乎是其预期增长率的两倍。”
报道表示,尽管艾意凯咨询公司认为在澳大利亚高校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仍可能是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但是其认为能够作出调整以吸引更多印度学生的机构将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机会。
夏尔马说,这要求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出创新和对印度市场进行更深入的渗透。他建议推出更植根于应用知识和面向就业能力的应用型硕士学位项目。
他说,高校可以寻求与一个印度伙伴机构合作提供部分课程在印度、部分课程在澳大利亚的混合选择。夏尔马还说,高校需要牢记,印度是一个较之中国对费用更敏感的市场,印度学生目前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费用较低的高校,而不是富有声望的“八校联盟”。
夏尔马说:“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对中国学生奏效的,未必对印度学生有用,必须做出改变。”
报告称,澳大利亚的“二流”高校可能最有条件重塑课程设置以适应印度学生的需求。
报告说:“这些机构雄心勃勃,勇于创新,而且没有维护优质品牌定位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