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 新闻频道 > 焦点 > 教育动态 > 打击尊严的方式来教育效果远不如沟通来的好

打击尊严的方式来教育效果远不如沟通来的好

澎湃新闻 | 2018-10-17 17:48:41

据媒体近期报道,因为小学号鼓队的队员不认真训练,湖南长沙雨花区砂子塘小学的一名外聘老师,竟然罚60余名学生集体下跪。学生回家向家长哭诉后,家长们向学校提出质疑,该校副校长随后承认“这确实是天大的错事”,并表示已解聘那位老师,向孩子及家长们道歉。

用罚跪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真是让人感到诧异和愤懑。虽然只是单膝下跪,但这仍然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是用打击尊严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种做法不免让人联想到已经久远的旧时代。那时,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说出来的话都不容反驳;戒尺是老师的“标配”,一旦有什么不满意的,罚跪、打手心都是常事。

可是,进入现代社会,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早已被摒弃,废除体罚也已经成了社会共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灌输知识。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让学生在操场上下跪,或许对学生身体上的损害并不很大,但精神上的打击却是难以磨灭的。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恐怕这位老师得先自己“补补课”。

当然,学生不好好学习,老师着急、生气,都是人之常情。教师对学生也确实应该有适当的惩戒权,以督促学生奋发向上。但是,这种惩戒权的边界在哪里?显然不可能是无限的。

就在前段时间,另一起家长和学校的纠纷引发舆论热议。浙江杭州的一位李先生因为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引起老师的不满。老师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进行辩解,竟然被“踢出了群”。

家长群本是家校双向沟通的平台,不是单方发号施令的渠道。但一言不合就把家长踢出群,可见一些老师确实会一不小心就“越过了界”。不管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对家长,老师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也是占优势地位的。但这就更要求老师有反省精神,自我约束,用符合规则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说这个小学号鼓队的队员不认真训练的问题,实际上,督促学生好好学习,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毕竟学习、训练都是艰苦的,没有人天生喜欢,几乎每一个人都需要与这种学习的惰性长期“战斗”。而一个成熟的老师更是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如果都想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的话,恐怕既达不到目的,又容易引发负面效果。了解学生动力不足的原因,设计适当的奖惩办法,与家长和其他老师沟通等,都是比罚跪好得多的处理方式。

教育确实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长期而细致的投入,需要真诚地为学生设身处地考虑,需要在无数看似“快捷”的方式背后找出最合适的那种。但是,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社会的下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也不应该对其轻视怠慢。

  • 标签:打击尊严,教育,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