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烧钱的在线教育怎么“活”?教育公司拥抱短视频
2019-11-07 11:35:57 来源:界面

“就像羊肉串一样,把所有电器用一根竹签、一根电路串在一起,这就叫做串联电路。”宫老师在快手上俨然一位“吃货”,不仅可以把羊肉串想象成串联电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在猪肉涨价里学习,二次函数也可以从铁板鱿鱼中了解。

正是这样一位把数学和物理的初中知识和美食联系在一起的老师,在快手上获得了近100万粉丝,他开设的“9元学会初中数学全部知识”和“9元学会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等付费课程也已分别拥有了近两万的购买量。

与很多人对娱乐短视频的印象不同,快手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既有趣又有用的学习平台。

近期,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快手教育生态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教育类短视频生产量累计已达2亿,作品日均播放总量逾22亿。教育短视频作者超过99万,教育直播日均观看时长约为734年,日均观看人数累计高达1亿。

与文字相比,短视频作为知识的载体门槛更低,更能触及到广泛的非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且其兼具文字、视频、音乐的富媒体形式有利于实现更佳的传播效果。

从短视频到直播

据《报告》显示,目前在快手上已形成了素质教育、三农、职业教育及学科教育四大垂直品类。其中最受欢迎的素质教育品类,日均播放量超过10亿,书法、手绘、曲艺等才艺内容在快手上受到热捧。

当短视频的产品形态与快手社区的“老铁文化”相遇,教育内容也变得更具趣味性。一则短视频的时长仅有几十秒或一两分钟,其中却不乏对剧情、节奏、配乐等颇有设计感的元素,这恰好与轻松的学习氛围相吻合。

在快手上,像宫老师一样同时玩转知识和“段子”的内容生产者不在少数。教授现代农业的许明老师有时喜欢拍点小剧场,精通家猪养殖的“牧医小史”有时会给猪的“舞步”配上流行音乐。兼具有趣的情节与有用的知识的短视频,往往可以赢得观众的青睐。

但短视频片段式的产品形态对于高质量的学习氛围塑造却并不足够,用户很难获得长效、体系化的学习体验。

快手的解决方案是推出“快手课堂”,从短视频到直播,将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打通。在直播场景下,老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有情感、有个性、有温度的“人”。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纳知识,而可以主动地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交流,从而产生亲密的联结感。这种以双方的真实互动为基础的师生关系,往往能产生深厚的信任和情感联结。对时长不设限的直播形态也使得体系化的知识传递成为可能。

这一逻辑下,即便一位老师的粉丝数量不多,但其粉丝却可能具有极强的粘性,在购买快手课堂或付费直播时可实现较高的转化率。

这实际上形成了快手教育产品中“从短视频到直播到付费内容”的三层逻辑。据《报告》显示,目前快手上已有52万余名教育短视频创作者获得收入,占总教育创作者的半数以上。其中,51%的作者在使用短视频售卖课程,95.2%获得收益;43%的作者在直播间售卖课程,其中94.9%获得收益。

高达95%的收益比例意味着公域与私域流量并行、重师生互动与陪伴的商业模式已被初步跑通。不少独具风格的老师甚至形成了个人IP,收获了自己的粉丝群和“后援会”,进一步拓展了品牌营销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