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迹不清晰
阅卷老师在高强度的阅卷任务面前,干净、整齐的书写是得分的要素之一。虽然物理答卷不如文科答卷字数多,但一定要易于辨认,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1.字母要写清楚、写规范,忌字迹不清、潦草。
当阅卷老师阅卷时因为“v ”不分,“G”看起来像 “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者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
2.物理学科中有些符号属专用
(1)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再另设符号,例如万有引力的题目中给出轨道半径为r,就不要写成R,这样会算错的。
(2)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例如物体在运动第一阶段的位移用s1表示,第二阶段的位移要用s2表示,不能都用s表示。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乱。
(3)注意沿用习惯用法,拉力用F,摩擦力用f,阅卷人一看就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有误解。
(4)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要讲究,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或者v2,通过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反过来第一次用v2,第二次用v1就可能造成误解。
字迹是否易于辨认,这对阅卷人干涩疲惫的眼睛和不断消磨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最近又逐步改成网上阅卷,就是把答题卡扫描在电脑里阅卷,这就对考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阅卷老师在阅卷的过程中,不会从头到尾按学生的思路判断做题的对错,而是根据标准答案找得分点。
卷面特别的乱,字迹潦草,不清楚,得分点不容易找。这部分学生很吃亏,找不到得分点自然就无法给分。
每份试卷由两位阅卷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地按评分细则评出分数;若两位阅卷人员所评分数差值在事先制定的评分误差内,则取二者分数平均值作为该卷实际得分;
若二者分差超过了评分误差则该试卷由计算机随机发送到第三位阅卷人员;若第三位评出的分数和前两者中某位评出的分数差在评分误差内,则取这两位的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卷实际得分;
若三人的评分找不到两个分数在评分误差内的,则该卷由计算机自动传送到组长那里;由组长直接判定该卷最终得分。
二、答题不规范,不善于表达
物理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自然科学,有着许多特有的规范和要求。从试卷中反映出一些考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对答题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不够。如解答计算题的物理量时不写物理量的单位;计算做功时不讲功的正负;还有的考生篡改题中给定的物理量,解答结果未转化为已知物理量;求矢量时只答其值的大小而不答方向;求作用力时,求成反作用力后不加说明。
还要注意答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那么,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呢?
1.对题目中没有的,自己设的字母、符号的说明。前面说过可以以“图”代“设”。
2.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3.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哪个物体”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阅卷时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只在卷子上列几个孤零零的式子,让阅卷人自己去琢磨,这自然会诱发疲倦的阅卷人的扣分欲望。
4.说明做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5.说明计算结果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6.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三、考试的时候心理不稳
物理最后一道题目的阅读量一般比较大,有时电场、磁场共存。有的同学一看这么长就慌了,加上时间比较紧,很多同学就放弃了,所以在改卷的过程出现很多的空白卷。实际上这些题并不是很难,多数考生应该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题目设问是有台阶的,至少可以把第一问的分数得到,只要列两个方程,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只要你学物理了,这两个式子是能够列出来的。
四、审题不仔细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些考生审题不够甚至于不审题,就草草做答,解答的内容答非所问。卷面上写得满满的,但有效得分点极少。还有的考生没在规定的区域答题。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本来是第25题的答题区域,有的同学却把第24题的解答写在了此处,并且人数还不少。
这也是丢分的原因,即使24题的解答正确,第25题考生也会做,遗憾的是得不到相应的分数。这都是在做题的时候不认真造成的。在高考中出现这种情况太不应该了。
五、考生的运算能力太差。
判卷中发现考生最基本的计算都出错。平时的练习,大部分同学都是使用计算器,缺乏动手运算的训练,而弊端在考试时显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