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经建设近两年,各大高校也将迎来严酷的中期考核。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是顺利通过还是淘汰出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高校以及相关学科近几年的发展水平。
作为近年来备受主管部门和社会关注的指标,ESI对评价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全球很多知名高校都在采用ESI来衡量和评价学科实力,国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最近几年来也开始越来越重视ESI指标,越来越多的大学把进入ESI全球前1%以及前1‰的学科数量定为发展目标之一。
本次青塔整理和分析了中国内地高校近三年来ESI数据( 纳入统计的ESI数据分别为科睿唯安2019年9月、2018年9月、2017年9月公布的ESI数据;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三所高校并没有区分两地办学的情况 ),从综合排名、学科排名以及潜力学科来看看国内高校近的发展情况。
▎国内高校排名大幅提高
近三年,大多数国内高校ESI综合排名均有一定进步,部分高校国际排名进步明显。尤其是 从2018年到2019年,国内高校发展迅速,国际排名超过100位的高校达到了102所,远超同期; 进步位次在1-100位的高校有106所,国际排名下降的高校数量更是下降到了34所,这一年的变化更加表明国内高校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对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来说, 绝大部分一流大学ESI排名均在稳步上升。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国际排名从2017年9月的一百名开外,稳步进入现如今的国际前一百; 而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目前最有希望进入ESI国际排名前一百的高校,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最新的ESI排名中也稳居国内前列,实力强劲。
对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来说,中国科学院大学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近三年内稳步前进,并超过了北京大学成为内地高校第一名,最新一期ESI排名中位居国际第82位。 苏州大学作为地方高校的代表之一,表现一直很突出,尤其是从2017年9月的国际478位进步到2018年的420位,直到最新的363位; 此外,北京协和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和上海大学等高校,国际排名均有大幅上升,且位居国内高校前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实力强劲,进步快速,完全不弱于部分一流大学。
对于非双一流高校来说,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政策和资助金额不足,导致发展相比双一流高校较慢。 但是也有部分非双一流高校表现不俗,强势突围。 非双一流高校中,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发展最为迅速,ESI排名进步幅度均在100名以上。 此外,陆军军医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也有不俗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进步较大的非双一流高校以医科大学为主,主要是医科大学拥有较多附属医院、较强师资队伍和基金项目,也是下次“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的有力竞争者。
▎“明星”高校大发展
另外,从2017年到2019年,有部分地方国内高校国际排名变化较大。其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均在2017年9月ESI排名中未上榜,但是2019年9月ESI排名中取得巨大进步,发展十分迅速。
此外,山东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ESI排名的 进步幅度较大。 这些进步飞快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上,背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高校的发展速度完全不弱于部分双一流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表现尤其抢眼。 其实自2018年泰山医学院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合并组建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后,这所全新的高校就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直接表现在ESI的排名上。 从2017年9月未上榜,到2018年9月ESI排名处于4248位,再到今年9月,国际排名直接上升到1353位。 同时,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三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而南方科技大学在ESI排名上也是一如既往的保持 “深圳速度”。 2017年9月并未进入ESI榜单,2018年9月国际排名为2917位,到了2019年9月国际排名上升到了2241位。 前不久,在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南科大一样十分耀眼,连续两年保持进入国内前十之列,位居国际301-350名。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近年来更是以“黑马”的姿态频频闯入众人眼前。 2017年和2018年的ESI国际排名中在2000名之外,但到了最新一期ESI榜单中,直接闯进国际排名1837位。 在前不久的最新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更是首次进入全球前1000名,2019年国家科技奖评选中成为广东省通过了2项国家科技奖初评的两所地方高校之一。
△广东工业大学
这些“明星”高校的传奇之路仍在继续,它们的未来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让我们拭目以待。
▎“双一流”还得看学科水平
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重头戏,也是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关键,而ESI学科数据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是所有高校重点关注的指标。
从统计数来看,近三年国内高校ESI前1%学科数变动较小,大部分高校前1%学科数没有增加或仅增加1-2个学科。 相比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ESI前1%学科数增加的高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增加一定数量的学科。
入选ESI前1‰学科的高校基本都是双一流高校,且变化较小。 以最新的2019年9月为例,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有8个入选,并列第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7个入选,并列第三。 清华大学共有6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各有4个,表现出色。 其他高校入选数在4个以下。
不过,也有部分非双一流高校入选,分别是沈阳药科大学的药理学与毒理学、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等 。
▎谁能再添ESI前1‰学科
其实,对于高校来说,哪些学科是潜力学科,有望进入ESI前1‰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从最新的ESI学科排名来看,这些学科主要集中在工程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材料科学等国内传统强势学科上。 其中,中国矿业大学的工程学,位居全球上榜机构中的第149位,占比为0.1015%,中山大学的药理学与毒物学,位居全球上榜机构中的第90位,占比为0.1017%,海军军医大学的临床医学位居全球441位,占比约0.1022%; 此外,山东大学和空军军医大学的临床医学,四川大学和山东大学的药理学与毒物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植物学与动物学等高校学科均有望进入ESI前1‰。
事实上,高校的ESI排名仅仅是一个参考,也是学校当前发展的一个结果。争一流,创一流,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实力说话。人才、项目、成果、学生等等都是高校急需解决的关键点,谁能在这些方面做出特色,谁就能在未来的高校发展中占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