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指导意见》对新时代普通高中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内涵做了明确呈现,为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改什么、如何改提出了清晰目标、原则、任务。《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1个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6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二是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三是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四是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关键词
育人方式 改革 整体设计
《指导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实际,适应深化新课程改革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行了整体设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第一,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突出德育时代性;二是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三是拓宽实践渠道;四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优化课程实施。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工作目标和两项具体措施。1个工作目标是: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两项具体措施是: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二是完善学校课程管理。
第三,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一是有序推进选课走班。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是优化教学管理。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的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测试,并强调了市、县监管责任。
第四,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第五,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第六,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一是健全师资补充与激励机制。二是改善学校校舍条件。三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针对目前个别省份尚未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一些省份标准过低,以及实施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后学校运转与管理成本提高等问题,要求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
●权威解读
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指导、多部门协同推进。为保障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指导意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考核督导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国家要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引导各地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专家点评
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指导意见》立足育人价值的深刻变革,围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推进以下几方面改革。
用课程标准全面引领高中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为克服片面知识应试教学提供了可能。
修不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指导意见》要求“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这为保障高中教育质量提供了制度基础。
用考试命题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指导意见》要求“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导向。
破除唯分数录取模式。《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这为高校招生破除唯分数论提供了制度通道。
关键词
新阶段 新任务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年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8%,比2012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2%,比2012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须通过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以破解和应对。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普及攻坚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实现有质量的普及;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
●权威解读
申继亮(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教材的修订,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同时对课程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第一,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的措施,突破以往的课程目标的表述,重新界定课程目标,使得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加细化,聚焦人的发展,与教师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为了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每一门课程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这次新课程修订以后,特别强调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推动整个育人模式的改革。
●专家点评
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教授):《指导意见》首次将“学生发展指导”提升到“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足以表明政府对“学生发展指导”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指导意见”精神,统一认识,转变思想,领会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切实推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实现育人方式的“改革目标”。
每个地区和学校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及其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需求和水平,要在充分评估本地区和本学校学生的发展方向、需求和水平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个体学生的三级发展指导模式,既满足全体学生和部分学生共同的发展需要,又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路径,成就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