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书市场加快布局 但陪伴与深读不能被取代
2019-06-14 10:08:08 来源:人民网

“故宫里的大怪兽”“谁是你心中的战神”“给孩子的希腊神话”“带孩子用耳朵走遍21个国家”……儿童听书节目正进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之中。

专家在肯定这种新变化的同时,强调不应忽略传统阅读方式在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培育阅读品味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无论采取何种阅读方式,家长的陪伴、共读与倾听,都是不可或缺的。

网络丰富亲子阅读场景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未成年人听书率达26.2%,高于成年国民听书率,增长显著。

从翻阅图书绘本,到捧着电子书,再到点开手机里的音频APP,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阅读”的逐步深入,亲子阅读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

北京的冯女士家中小雨已经10岁了,最近喜欢上了听书。每天睡觉前,都会自觉打开某听书软件,搜搜“钱儿爸、米小圈、三国”,听了半个小时就会美美地进入梦乡。

“还有《哈利·波特》系列,看文字肯定还看不懂,但是很感兴趣,他就会时不时搜出来听听。”冯女士说,听书在小雨同学们中间很普遍。

海外网在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音频平台看到,均设有专门的儿童或亲子频道,排在榜首的节目累计收听超过12亿次,已成为平台的主要流量入口之一。

作为儿童有声书知名IP品牌,“凯叔讲故事”先后推出了《凯叔西游记》《凯叔讲历史》《声律启蒙》等原创节目,广受市场欢迎。截至2018年3月,总播放时长超过1.55亿小时。

在这方面,传统出版商也积极“触网”。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上线“小荷听书”微信公众号,为中小学生打造专属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实现阅读、听读、视读的全阅读体验。

技术进步不断催生新的表达方式。专家指出,网络时代各方应适应亲子阅读的新变化,相关平台、出版机构应提供线上线下并举、内容形式多样的产品,让网络真正为少年儿童成长赋能。

儿童听书市场加快布局

儿童音频节目,是时下各大音频平台追逐的新一轮风口。

去年10月,喜马拉雅推出一款故事音频平台“喜猫儿故事”APP,以婴幼、幼儿、小学三个年龄阶段分类,从故事、英语、儿歌、科普四个板块进行个性化推荐。

蜻蜓FM儿童业务线负责人介绍,2019年,蜻蜓FM预计投入1.5亿元寻找最优质的儿童音频内容。未来2至3年,还将计划生产超过100部优质独家音频节目。

腾讯旗下儿童内容平台企鹅童话,不仅签约了大量国际及国内知名IP,还做成故事手伴等衍生品,着力打通儿童内容全产业链。

加大投入、购买版权、整合营销……各平台正在儿童听书市场上加紧布局。但无论以何种形式抢占先机,确保节目质量始终是竞争的核心。

“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精细化的内容是关键。”中国传媒大学附小资深教师杨松认为,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的歌谣、儿歌等节目,时长最好控制在3分钟内,可增加复述功能;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一些包含道理或寓意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而历史、经典、科学故事比较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需求。

接受海外网采访的多位家长均表示,愿意为优质儿童音频节目付费,但知识性、实用性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外语、国学、教辅将是他们重点考虑的付费节目类型。

陪伴与深读不能被取代

“现在人们的工作节奏太快了,听书软件一定程度上是帮家长‘带孩子’。”生育二胎不久的张女士坦言,有声读物可以让已经上小学的大女儿快速安静下来,这样她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照顾小女儿身上。

专家表示,对于家长来说,听书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取代自己与子女之间的直接交流。通过读书、学习、娱乐等活动塑造的感情联系,是音频节目里再动听的声音都无法实现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亲子阅读虽然是家长与孩子彼此的互动,但活动范围不一定局限在家庭内部,完全可以到公共空间里,通过集体活动加深对亲子阅读的理解。

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不少城市图书馆和书店开辟出“亲子阅读专区”,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有的地方,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同读一首诗,并积极分享阅读照片、读书心得和亲子寄语。还有一些地方,家长与孩子在共读之余还做起了手工,共同完成一件精美的小艺术品,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在部分专家看来,传统的纸质书特别是经典文学,对于未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应忽略。

前述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依然重要,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

“中小学生不能迷恋快餐式阅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提醒,多读一些比较深刻又有益于素质提升的书,可以从小保持一种真正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