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决定从2019年3月至8月在全省中小学校继续组织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并公布了投诉电话和信箱。通知明确,对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记过、撤职等处分,教师所在学校也将在各级文明校园评选中实行一票否决。
这些年,教师有偿补课成为了一项难以治理的“顽疾”。它冲击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损害教师形象,滋生教育腐败,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谴责。此次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对教师有偿补课行为进行整治,可谓动了真格,“一律先停职”、“一票否决”等措辞,让公众对根除有偿补课这股不正之风充满了期待。
不过公众在期待之余,也有一丝担忧。事实上,针对教师有偿补课问题,近几年没少出台各种禁令,有教育部层面的,也有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层面的,但是三令五申之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于有偿补课“屡禁不绝”的问题,有人将症结归结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对类似违规行为未能严厉打击。诚然,要根治教师有偿补课,加强监管固然不可或缺,但这只是治标之策,真正要杜绝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还需从治本入手。
没有一种社会现象是凭空出现的,无论是好是坏,背后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社会问题。有偿补课也是一样,别看相关部门厉声喊打,但在不少学生和家长那里,它是刚性需求。
这种刚性需求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由于社会过度推崇各种考试“状元”,很多名校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争相聘用大量名师,这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条件相对差的学校的学生若要获得这种优质教育资源,难度非常大。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使得有偿补课市场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真要是拒绝补课,有的学生和家长也未必领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才是造成教师有偿补课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山东此次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专门指出,“各地要积极创新方式疏导家长和学生的补课需求,采取设立公益辅导点、志愿服务、网络平台答疑等形式,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合理需求”,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但仅仅做到此还不够,相关部门还应给予授课教师相应奖励性补贴,用经济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只有需求降低了,家长学生才会拒绝补课,才有动力举报教师有偿补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