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法宝:继续解放思想 创造出生动实践
2019-02-12 10:53:34 来源:光明日报

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是中国变化最大、成就最显著、最为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回顾改革开放40年,特别需要我们在大的历史维度上思考,有哪些影响全局、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和战略决策,奠定了40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有哪些共性的、规律性的思想认识和做法经验可以凝练、固化,发扬于未来。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法宝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回顾艰辛探索和实践的历史,40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词,可以概括为“扩大规模”和“瞄准一流”,核心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40年来高等教育成就斐然,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面向“两个一百年”,我们必须更高更稳地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推动高等教育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历史上,改革者总是面临两大难题,这就是“改什么”和“怎么改”。教育政策的重大变化确实可以改变民族的前途,比如改革开放初恢复高考,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大招生。推进改革,必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改什么”的问题上,必须把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始终把民心、民情、民意作为第一位的考量。否则,就会背离初心,失去民心。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必须抓住问题本质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权衡利弊。必须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改革的决策程序。要坚持系统思维,关注改革的可行性、操作性,把握好方案出台的时机。要充分考虑改革的矛盾、困难和不同阶层的不同诉求、接受程度,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弥合社会认识分歧,形成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实事求是是破解高等教育一切难题的方法论。相信群众,依靠基层,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事业永葆生机的活力之源。把基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这是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农民哲学家吴仁宝在总结基层工作经验时曾经感慨:千难万难,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最难!他说,华西村是一个行政村,如果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盲目地追赶潮流,事事都想当排头兵,经济社会情况发生变化时就被动了,也不可能有华西村今天的局面。教育教学是个慢变量,浮躁不得,折腾不起。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要吃透中央精神,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从实际出发,守住底线,审时度势,容错纠错,开拓创新。

第三,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大学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表征着一个社会的理想和良知。大学精神应当反映大学的特质,引领大学实现自身的社会使命,体现教育基本规律、学术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统一。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战略,为办好一流大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学与产业界、与社会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任彦申先生指出,今天再提“回到洪堡”“回到蔡元培”,那绝不是大学的进步,而是大学的倒退。但是,不论大学的功能如何拓展,培养一流人才永远是大学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坚持立德树人,必须重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年轻人如果没有点理想、没有奋斗精神,将来就成不了大气、派不上大用。如果我们的大学只能培养出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只能培养出一群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之辈,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没有了希望。

第四,卓越领导者应当是一流高校的灵魂人物。一流的大学首先必须有一流的领导者。高校卓越领导者的关键领导能力体现在,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拥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伟大理想、坚强意志和强烈自信,并能够以此来激发利益相关者的热情,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师生乃至民众的认同和追随。卓越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是,基于大局判断力的勇气和决断能力。高校卓越领导者应该集政治家智慧、教育家情怀和实干家精神于一身,具备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教育规律的了然于胸、主动融入和服务社会的高度自觉。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卓越领导者与高校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一流大学总是与一到两位卓越领导者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一个平庸的领导者则常常会让我们感到失望。

对改革开放的最隆重庆祝,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对改革开放的最崇高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面向“两个一百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当继续解放思想,创造出生动实践,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