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公务员考试,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景象,其实不是国考的每个岗位都能有如此繁盛的景象,许多基层公务员岗位不受待见,还有一些门槛较高的岗位也是门可罗雀。
一边是9837人竞争同一职位,另一边是超过200个职位“零报名”。一个在夏天与一个在秋天的对比之下,让本就广受关注的国考再热几分。
没有物质基础怎谈上层建筑
据中公教育统计,截至报名结束前半小时,仍有223个职位无人过审,其中的71%来自县(区)级及以下。于是,有人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解读为“考生功利心理重,参加国考只为了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曾经在朋友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金钱,怎么谈理想。”金钱是决定人生活水平最基础的东西,无论是马路上的清洁工还是最在办公室里的白领,无非就是为了温饱,温饱之后才有理想与情怀。上述的言论太过偏激,也略微有一些道德绑架,想要改善冷门职业的报名数量,一是提高待遇,二就是降低门槛,这也是国考亟需改革之处。
门槛太高只能望梅解渴
这些受到冷落的岗位中,其实也有不少人表示有兴趣,可是相关岗位却没有伸出橄榄枝,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就是必须要研究生、博士生的学历,这样的筛选模式不仅筛掉了不适合岗位的人,同时也将一些有能力有意愿去做的人拒之门外。
行行出状元,国考中的每个职位需求的人才不同,热度也会出现差异,但是个别岗位“零报考”的现象太过极端,而这样秋天与夏天的温差或许会倒逼相关政策的改革,让国考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空间。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