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高考>备考辅导>高考备考>2018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试题练习及答案

2018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试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备考 | 谢君 2018-05-04 09:42:29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下面跟小编一起看看2018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2018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试题练习及答案

  2018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

  1.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

  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

  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二、四类实词译到位

  1.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

  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译时要拆分开来翻译。

  2.多义词——语境推断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3.活用词——语法判断

  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二是译到位。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4.疑难词——多方推断

  碰到个别疑难词语,要相信依据语境的把握和平时的积累一定能解决。语境推断法、对称推断法、邻字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及联想推断法。“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一句中的“尚”,虽其义陌生,但根据句境可以推断为“娶妻”;“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中的“龃龉”,如果依据字形能推断出“牙齿不齐”进而比喻为“人际关系的抵触不合”的意思,或者直接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该词的词义也能推断出。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

  解析 得分点:(1)“檄”“劳”“自拔”“存抚”,大意对。(2)“诣”“罗拜”“休息”,大意对。

  参考译文

  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王崇古广泛地召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镇,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分之七的费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注],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节选自《满汉名臣传》)

  注

  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

  (2)(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解析 得分点:(1)被动句,“叩阍”“勘实”,句意对。(2)主语补充,“卑薄”“虞”,句意对。

  参考译文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代理滦州知州。(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

  • 标签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