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一些拔尖专才又偏科的学生来说:“高考是万恶之源”来抨击高考!很多人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常拿来说事的就是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对比美国学生的独立能力之后把中国的教育制度抨击得一无是处。美国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例子很多,很典型的就是美国学生假期会出去打工挣学费、做服务生刷盘子等等,此类典型被中国家长和部分教育权威人士津津乐道。
但是,培养学生所谓的独立意识,就一定要这样吗?
不现实
笔者认为,不能鼓励学生外出打工培养独立意识,这种办法不现实。这种鼓励,一方面会助长社会雇佣童工的风气;一方面会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面临各种复杂的社会风险,安全没有保障;一方面还会让家长和教师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教育中的“保姆”思维。最近火热的“研究生之死”可窥见一斑,一个成年的学生因为工作原因死在岗位上,公众没有聚焦化工厂的生产和监管问题,而是紧抓研究生导师的问题不放,一边倒地指责学校和老师。试问,其他小学、初中、高中的未成年学生还会被教师或家长鼓励外出打工,锻炼独立能力?谁敢!
一粒老鼠屎,坏不了一锅汤
不可否认,现实社会中是出现了一批“啃老族”,但不能因为少部分的“啃老族”就说中国全体学生独立意识缺失。这并不是所有家长的问题,仅仅是个别父母的小时候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处处不肯放手,导致个别孩子缺乏在复杂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能力。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人生道路上,父母是第一任“师傅”,孩子未来如何独立生活,独自闯荡,这些都不是父母能一手包办的。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现行的教育制度并不是一无是处,同样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独立自主、独当一面的精英人才,岂能因为个别否定全盘。中国教育这锅“汤”足够大,不是个别“人渣”可以坏掉的。
不认美国“爹”,美国也有“废材”;富可超三代,穷也穷三代。
美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不见得十全十美,也存在很多的弊端。美国的教育崇尚自由,在培养社会精英和各类科研人才的同时,也培育了大量的“废材”,消灭了很多资质聪颖孩子成功的可能。在一切都要讲个自由的大教育环境下,资质好、自我学习能力强、家境优越的学生迅速脱颖而出;而那些玩性较大、父母穷苦的孩子几乎没有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穷可以穷三代,富也可以富三代。
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诺贝尔奖或者亿万富翁,以此来衡量教育制度的优劣显然是不公平的。
与美国教育制度对比的中国高考制度,虽然在选拔人才和给阶级分层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却相对很公平,不论贫穷富裕,都可以通过高考一战成名,改变自己的人生。在中国,人们通过教育,不断地学习,那么改变命运的机会遍地都是。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不止,成功有望。如果真的没有了高考,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莘莘学子只能拼爹。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