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目标单一,只读名校
19日的解析会来了不少重点学校的学生家长,他们非常积极,但普遍都存在协助孩子选院校时只看985,甚至211都不考虑。宋老师和高老师表示,非常理解父母的想法,希望孩子能系出教育名门,未来有更高的起点和平台。但是,名校的优势专业、录取规则、专业设置、专业级差等等都必须要提前掌握,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目中无校”的情况,特别是分数持续在600~640分高分段的孩子。每每提起孩子的成绩家长都兴高采烈,而正是这样的心理往往会影响孩子和家长的理性判断。一旦孩子高考时发挥失常,原定目标过高且单一,全家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想走出困境却手足无措。
所以,两位老师建议,不论成绩在哪个分数段的孩子,家长们要至少筛选出5到10所能够接受的院校和8到15个与孩子职业性格比较匹配的专业。因为高考当中有很多突发情况是无法预料的,因此不建议家长在院校上只盯着985不放,还要认真考虑、对比那些行业内名校,要多分段、全方位衡量和准备。就业时企业更重视的还是专业技能与综合实力,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误区二:道听途说,盲目跟从
金融、会计、电气工程类、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确是近些年非常热门的,但高老师提醒考生家长,热门不等于就业情况一定理想,热门就是好的。反之,冷门专业也不一定难就业,冷门就是坏的。专业不能用好与坏去判定区分,用冷热门去描述其实也是比较牵强的。专业适合自己职业性格的就是可选的,不适合的就要精思熟虑后再做决定。因为如果让孩子去学习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各方面能力也不够匹配的专业,一定也非常不适应。大学专业可不像高中文理科那样单一,大学专业是衔接孩子正式进入社会的关键纽带。不要盲目的跟从,听谁说哪些专业非常好,毕业赚多少钱就给孩子锁定了专业方向。首先要判别信息的准确性,其次要考虑孩子的职业特质和专业特性,还要预测4年之后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情况等。
两位老师建议,面对专业和院校选择要三问。为什么大家这样讲?需要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去选择?这是专业和院校选择最基本的三个考量要素。对于信息,一定要有可追溯性和可查性,一定要有战略性规划,要具备前瞻性。
误区三:过分保护,畏手畏脚
“老师,您看我们特别想帮助孩子,也知道必须要提前规划,但是我家孩子主见很强,告诉我不要操心他的事,自己能够做主。我们还不好太强硬,孩子不配合我们也真的没有办法,这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老师建议家长要果断行事、温和沟通、透彻说明。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一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因为相对而言这样的孩子更加自主、自立。但是,同比之下也相对的自负。家长们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该做决断的时候不能含糊,当然要讲究方法的得当。“孩子不配合是因为孩子不够理解家长的意图和良苦用心,即便孩子知道这是为他好,但是不够深刻的沟通和思维对接是导致家长们焦躁不安的根本因素。孩子几乎没有社会阅历,家长们的阅历、经验、判断力、前瞻力都远远高于孩子。心疼孩子可以,但是必须保持理性。孩子不理解是时间和沟通的问题,不要成为应该做却不去做的理由,最后承担压力的是孩子。”
距离高考还有不足200天,家长们的想法在不停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也在悄悄地变化着。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同步去学习科学的报考方法,提前而扎实的为孩子升学之路披荆斩棘。更多高考报考前沿讯息,请加入“2017新文化高考QQ群二305450683”。在这里,您能掌握最新高考前沿资讯;在这里,您能找到帮助孩子优质升学的途径;在这里,您能获得最落地最细致的指点帮助。
上一篇:高考新政出台为孩子做好职业规划
相关推荐
新闻排行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