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马原之马克思主义运动观的运动和静止
2018-11-01 17:08:34 来源:中公考研

马克思主义运动观这一部分的学习涉及四部分的知识:运动的内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的内涵以及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什么是运动呢?它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万事万物都处于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如果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会导致形而上学。

其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会导致唯心主义。

通过学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一种物质是不运动的,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掌握。

静止是马克思主义运动观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它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暂时未变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两种特殊的状态。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但就物质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这种特殊的状态。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的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非普遍状态。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是绝对静止,是错误的观点。

就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来看,二者既有相互区别的地方,也有相互联系的地方。

从二者相互区别的地方来看,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而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从二者相互联系的地方来看,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对二者联系的一个生动的描述。正是因为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才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割裂运动和物质的联系,将会导致两种错误的观点。

如果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认为“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如果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将会陷入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漩涡,比如说“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同学们,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是马原部分的核心命题点,其中,静止的内涵、静止和运动的关系是本部分命题的重点和难点,大家一定要多花时间,就这部分的知识学懂、学透,避免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因为知识点不清楚、掌握不深入而影响做题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