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观是唯物论中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一般在我们的考研政治中属于送分式的题目。关于运动观,我们主要从四个角度去理解。
首先,运动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是我们的体育锻炼,但是在哲学中,运动指的是宇宙万物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也就是变化,在形容个别事物的运动时,我们用变化,在形容整个世界的变化时,我们一般用运动。
其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从运动的角度来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就是把整个世界看做事静止的,不运动的;从物质的角度来讲,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惠能的论点,《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才是运动的主体。
再次,相对静止。运动是绝对的运动,但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空间位置的暂时未变,可以联系到我们初中物理中学习过的参照系,在不同的参照系下,我们可以使运动,也可能是相对静止;根本性质的暂时未变,指的是一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在量变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相对静止。
最后,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静止和运动的关系。一是静止和运动的相互区别,他们的特性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是他们的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正如我们所讲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最好说明。
那么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把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割裂开来会产生什么观点呢?把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割裂开来,一是会形成形而上学不辩论,只看到静止不看运动,比如说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所谓的“飞矢不动”,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个所谓的“飞矢不动”理论。他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的”。其道理是:箭在飞行的某一时刻,必定是处在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因此,箭在这一个时刻应当是静止的。可是,箭在这一个时刻静止在这个位置上,另一个时刻静止在别的位置上,于是整个过程皆由这样一系列的静止来构成,而静止的总和不能构成运动的、静止的总和当然还是静止。所以说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芝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二是是会形成相对主义诡辩论,比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