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 新闻 > 焦点 > 资讯 > 王殿军:“减负” 学习本领无捷径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力

王殿军:“减负” 学习本领无捷径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力

新华网 | 2018-12-06 11:28:13

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琦)面向未来的教育该是什么样?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日前,在2018新华网教育论坛现场,聚焦“解锁未来”,邀请教育界专家学者、高校、中小学及教育行业知名人士汇聚一堂进行智慧碰撞,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让学生享受高质量教育,培养学习兴趣,为创新性思考提供空间是多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始终关注的话题。在基础教育圆桌论坛环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围绕“中小学减负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谈“减负” 学习本领无捷径 学习“负担”因人而异

“凡是要学一门本事,学一门知识,很难有没有负担就做到的,我眼睛不想睁,看东西太累,什么都不想做,那就什么都干不成。”王殿军认为,适当的负担、合理的负担不应该减。

他认为,对于非常优秀的学生,课堂上基本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来讲“不是问题”。“对于特别优秀的孩子,现在的学习内容反而偏简单。”以“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为例,王殿军介绍说,美国高中有AP课程,它可以使高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避免了高中和大学初级阶段课程的重复。“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经过多年试点工作,已在全国110多所中学开课试行,包括微积分、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通用学术英语等7门课程,1000多名教师接受资格培训。注册选修课程的学生超过1.6万人次。”他强调,如果让学生重复早已掌握的知识,而且不断练习,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觉得累,但如果接触的是新的有适度挑战性的内容,不断进步带来的巨大快乐,就不会成为负担。“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也是在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兴趣激发产物 培养人要有宽松环境 尊重学生个性

“我们国家的年轻一代都特别聪明,如果我们教育得当,教育制度设计合理,其实大部分人都能成为优秀创新人才。”王殿军认为,校长难于全情投入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原因在于“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个人的天赋需要发现,需要唤醒。培养人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他们丰富的课程,让他们能够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创新从来不是逼出来的,不是压出来的,而是靠他自己的兴趣,某方向某事业成为了他一生的挚爱,才能坚持一生,才能取得巨大成功。”王殿军认为,中学教育是奠基和启蒙的阶段,中学教育要提供让学生发展个性、选择兴趣,并把兴趣发展成为特长,能把他的潜力充分激发的教育环境。“要改变教育评价,要能够充分容忍个性化,只有这样创新人才才能冒出去。”

王殿军表示,优秀的中学生不能只知道如何考高分。“人才培养本来就是应该连续的,从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到生活习惯等等,中学应该和大学全面地衔接。”他强调,如果只是将“考高分”作为培养学生的唯一目标,这样的学生到了大学也是“绝对不灵的”。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力 学校需要塑造良好的学风

“激发学习力,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王殿军表示,清华附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靠的是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风和氛围,“在良好的氛围里,大家都会是健康向上的。

中学里有数量众多的社团,这些活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王殿军认为“孩子如果找到他更感兴趣的事,尤其是通过团队合作,一群人去做他们喜欢的东西,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砥砺,他就会持之以恒去发展。只会产生正影响,不会是负影响。”他举例说:“清华附中有高大上的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组成小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有些孩子成天往实验室跑,一度有家长担心影响成绩,后来我就请实验室负责人统计那些天天在实验室折腾玩儿的孩子高考成绩如何,结果这些孩子的平均成绩是682.37。”

王殿军强调:“只要兴趣驱动,学生愿意学的时候,完成任务带来驱动的学习动力非常足,而且是可持续的。”

  • 标签:王殿军,减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