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高校教育研究者很乐意到中小学讲课、做培训,但却不愿扎根中小学,做长期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直言,目前,真正扎根中小学的高校教育研究者相对较少。
在华南师范大学日前举办的教师教育高端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等专家学者,就高校教育理论研究者如何做好基础教育“探路者”,打通高校教育理论研究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任督二脉”,碰撞思想火花。
吴颖民发现,中小学在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急需可操作性强的教育理论引领指导。但少数高校教育理论研究者平时“下不去”,“拿了课题要交差,要到中小学找材料、依据时,才去转一转,课题完成就离开了”。在他看来,极少数教育理论之所以与教学实践“各说各话”,重要原因就是少数教育理论研究者“不接地气”。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顾明远把教育理论当作教育实践的“重要导航”,同时他把中小学教学实践视为教育理论的“活水源头”。顾明远再三强调,教育理论要植根于教育实践,能指导教育实践,“正如一个杯子如果不能喝水,也不能欣赏,有什么价值?”
吴颖民建议,高校理论研究者要在中小学这片“沃土”上深挖,“向下扎根往上结果”,为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注入“智慧星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也认为,高校教育理论研究者要发挥好桥梁作用,“把中小学的生动实践、人才要求反映到大学,将中小学优秀经验变成大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顾明远更是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虽已是高龄,但论坛结束后,他主动向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要求,与学部团队一起到中山、东莞等华南师大创建国家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中小学深入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