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长成绩单” 多多益善
近日,杭州一中学的家长们陆续收到了学校寄来的期末成绩单。不过,这份成绩单所考核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在孩子眼里,家长表现得怎么样?“家长成绩单”上一目了然。有家长得到了孩子的满分好评,也有家长得分“不及格”。
从试卷设计上看,“家长成绩单”所考察的内容都很常规。诸如“家庭氛围和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与我沟通”“指导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试题并不出乎意料,很多家长感觉得“高分”不难,但不少人看后感慨,“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感觉,怎么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应该就是“家长成绩单”的最大价值。很多人都有此共识: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浸润、引导,双向的沟通、触动必不可少。从某处程度上说,“家长成绩单”就是一份“用户”反馈表。它站在孩子的角度,为父母提供了一面镜子——以孩子为镜,可以明得失。“家长成绩单”让部分家长从自我感觉良好中走出来,总结经验不足,进而调试自己的言行、与孩子的相处模式甚至教育方法。而这种总结、调试,至关重要。
此外,“家长成绩单”也是一种巧妙的家校互动。让孩子评分,表面上只是“考核”家长,实则设定了亲子互动的模块,传递着一定的教育理念,也为家校互动搭建了平台。比如试题中“父母是我学习的榜样”“与我一起积极锻炼身体”“耐心倾听我的诉说”等表述,让更多家长明白教育更强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少一些“妈妈以为”、多一些“孩子适合”等等。据报道,成绩单寄出后,老师的微信响个不停,家长争相找老师沟通、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式——如此来看,“家长成绩单”已有明显成效。
“家长成绩单”并非新事物。比如在德国,每逢月末孩子都要对父母的行为进行评分,父母签署意见再由孩子交给老师。这种互动值得我们借鉴,也期待类似的尝试更多些,让学校、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