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药物、酒精成瘾,有的人则赌博、上网成瘾。在青少年中,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自己行为失范,父母痛心疾首。
最近,福建泉州一位14岁男孩因沉迷网络刺伤母亲,欲从家中16楼跳下,洛江消防大队赶到家中紧急救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院教授李玫瑾关注了此事,她把网络游戏视为一种新的精神鸦片,“能勾人魂魄”。
4月下旬,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全面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刊社宣传策划中心联合主办“安全上网 守护健康”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危害与对策研讨会。
有的孩子虽然上网很久但并未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但有的孩子却会网络成瘾迷失自我。彭鑫,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一名心理咨询师,她从业十余年来为很多网络成瘾孩子及家庭提供过指导和治疗。她介绍说,网络成瘾可以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等多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占比最高,竟达到了82%。”
网络游戏成瘾,通常是指沉溺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体验刺激、惊险的过程,获取支配及成就感。李玫瑾介绍说,“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网络成瘾能让人产生快乐感,它的产生与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亲子关系、性格都有关系。”
李玫瑾认为,对于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家长没收手机并不能让孩子回到书桌旁边。因为沉迷网游带给孩子快乐感,家长要动脑筋引导孩子找到新的快乐感,才能让孩子主动把手机放下来。新的快乐感可能源于体育运动项目,也可能是对于军事和历史中伟大人物的认知或是其他引发兴趣的事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通过大数据为记者介绍了网瘾高危人群的个体特征与家庭特征。她介绍说,从学段来看,初二、高一和高二是“危险期”;从上网地点来看,网瘾中小学生中,在网吧上网和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都达到了40%左右;从假日生活来看,80%网瘾中小学生在网上打发时间;此外,那些感到不被理解、人际关系相对较差、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或对未来悲观的学生更容易沉迷网络;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与孩子交流较少,亲子活动较少,对孩子粗暴、溺爱或放任,孩子就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孙宏艳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她建议家长每天花一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去了解孩子业余时间做什么;教孩子几招和他人交往的技巧,鼓励孩子交往三五好友并了解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的一两种爱好或特长;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目标,再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培养一两项家庭的共同运动;电脑放在客厅而不是孩子的卧室,给孩子的手机功能越简单越好,尽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网。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