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教育要闻>教育资讯>申城博物馆群落效应正在“生根发芽”

申城博物馆群落效应正在“生根发芽”

教育资讯 | 嘉馨 2018-05-18 16:13:29

  今天的申城,俨然一座“博物馆之城”。126座博物馆在全城星罗棋布,甚至覆盖部分远郊地区,若干博物馆集聚区正在形成,一起来看看。

申城博物馆群落效应正在“生根发芽”

博物馆的集群化发展对于彰显上海文化特色,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人文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报记者叶辰亮摄制图:冯晓瑜

  126座博物馆在上海地图上星罗棋布,集聚区初现规模———
  申城博物馆群落效应正在“生根发芽”

  今天的申城,俨然一座“博物馆之城”。126座博物馆在全城星罗棋布,甚至覆盖部分远郊地区,若干博物馆集聚区正在形成———

  在人民广场一带,云集着颇具分量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大世界非遗展示中心,它们共同呈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在原世博浦西园区,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国际乒联博物馆正带动起一个文博群落,未来这里将有多家博物馆进驻,其中就包括一个面向未来的儿童探索类博物馆;

  在苏州河沿线及至杨树浦路,利用工业遗存改建而成的各类博物馆小有规模,如由纺织工厂蝶变而生的上海纺织博物馆、建在眼镜厂旧址上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从百年水厂转身的杨树浦水厂博物馆;

  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东方乐器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众多中小型博物馆因地制宜,加深着这片区域的历史人文底色;

  ……

  “博物馆的集群化发展,可以说是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标志性特征。这对于彰显上海文化特色,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人文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陈凌云指出。然而,博物馆的群落效应不仅仅在于拥有足够数量的博物馆,更在于这些博物馆形成不同的层级,满足不同的需求,共同激活一整片区域、一整座城市的文化氛围。

  那么,我们距离博物馆群落效应“生根发芽”、辐射出对于这座城市的深远影响力,还有多远?

  博物馆的群落效应,在于共同激活一种浸润式的文化艺术氛围

  “使博物馆群落切实发挥文化传播、艺术涵养的功能,它们才能真正成为新的城市文化风景线。”在陈凌云看来,当前博物馆数量极速增长的现状下,还有很多需要踏实迈好的步伐。新近发布的 《上海市博物馆年报2017》 显示,上海众多博物馆各自的参观人数其实相差悬殊。有人坦言:“在上海,影响力较大、美誉度较高的仅有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少数馆,与博物馆业发达的欧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社区一级的博物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成为市民闲暇时达成共识的去处。”

  以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群、柏林的博物馆岛为例,这两个经典样本或许能给上海的博物馆群落发展以对标性启示。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集群,包括19座博物馆、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及9个研究中心,拥有1.38亿件艺术品和标本。其群落优势在于,旗下拥有各种不同类型博物馆,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与偏好,作为城市和国家的重要文化象征,资源的集聚利于更大程度上发挥和彰显博物馆的功能。由柏林老博物馆、新博物馆、国家艺术画廊、博德博物馆及佩加蒙博物馆组成的柏林博物馆岛,1999年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座博物馆的收藏各具特色,整体建筑设计规划和谐统一,在展示德国优秀文物藏品的同时,推动了柏林城市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见证了柏林城市更新的历程。

  博物馆进入“服务时代”,“用户体验”成为留住观众的关键

  申城渐渐崛起的博物馆群落如何从物理的存在中跳出,与大众建立起深层的连接,是未来上海众多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时下,博物馆进入“服务时代”,博物馆的关注点从“物”转向“人”。能不能以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教育内容黏住观众,提升“用户体验”,考验的正是公共服务水平。

  “没有公众的热情以及求知的欲望,没有公众的进入与参与,博物馆就不可能在城市中树立起自己的地标,也不能建立起与公众的依赖关系。”资深文博专家陈履生告诉记者。他认为博物馆应该以更多的热情关注和解决让公众看懂的问题。他举例,博物馆在方寸之间的说明牌上就有颇多值得深究之处。“说明牌事小,关系到的是公众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基本感受和获得知识的多少。如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些器物的名称有许多生僻的字,就需要用拼音来注释。有些展品与其他展品或者与墓葬出土等有关联内容,这种关联性所表现的丰富信息,也不妨在说明牌中加以说明。”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提到,对于“教育”这个词,博物馆需要持续深化理解。“我们过去讲博物馆教育,更多的是讲一种知识、方法、技能的传授。而现在我们理解的教育,更多的在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是为了激发观众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观众来到博物馆,不单是字面上的学习,还有着体验、参与、休闲等多种可能。”近一两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公众教育活动就是这样给市民留下越来越深刻印象的,如在雅典珍宝特展举办期间,借由浸入式戏剧《美狄亚》这一古希腊著名悲剧唤起人们对于当地文明的理解;在吴门信札特展举办期间,特邀上海评弹团,用传统曲艺和吴侬软语把手札的内容演唱出来。陈曾路透露,这些全新的认识其实是由观众巨大的需求所驱动的。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需要向欧美同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像是分众化教育方面,我们能不能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目的的参观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文汇报记者 范昕

  • 标签

媒体焦点

中国学生族催热“暑假经济” 家长直呼…

中国学生族催热“暑假经济” 家长直呼7月21日,在广西柳州一家培训机构,学生在搭建积木 周潇男 摄 中新网柳州7月23日电 (...

当班主任应是教师的光荣和幸福…

当班主任应是教师的光荣和幸福原标题:当班主任应是教师的光荣和幸福 2017年9月6日,江苏省盱眙县天泉湖镇范墩教学...

盲人高考生次仁如愿以偿被西藏大学录…

盲人高考生次仁如愿以偿被西藏大学录原标题:次仁和普布扎西被西藏大学录取,他们这么说 西藏盲人考生次仁今年参加高考,...

录取通知书夹带“烧脑题”,扬大:为…

录取通知书夹带“烧脑题”,扬大:为近日,各高校2018级录取通知书已陆续送达新生手中,为了随通知书给新生送出一份有意义...